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针刺手法

针刺手法

简称针法刺法。①指针刺时(包括进针运针出针)所使用的各种操作方法。②专指运针时所使用的各种促使针刺得气或保持与加强针感以及各种针刺补泻的方法。

猜你喜欢

  • 病色

    疾病反映在体表色泽的变化。诊断上以面部色泽为主。病色有善恶之分。不论出现何种颜色,明润含蓄者称为善色,一般表示病情较轻或预后较好。若颜色显露而枯槁不泽者称为恶色,亦称夭色,一般表示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 闷气生

    出王伯龙《养儿宝》。又名闷肠生、梦生、闷脐生、生后不啼。包括寤生、草迷。指婴儿生下闷绝不啼,相当于新生儿窒息。

  • 迴澜说

    见伤寒论注条。

  • 山栀子

    出《药性论》。即栀子,详栀子条。

  • 天花板

    上腭的俗称。因其状似天花板,故名。

  • 下汲(jì 及)肾阴

    汲,吸引的意思。指心火过亢,吸引命门火妄动,以致耗损肾阴的病机。参相火妄动条。

  • 柴平煎

    即柴平汤,见该条。

  • 疾而徐则虚

    针刺手法要领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意指进针时速度快,出针时速度慢,能使邪气虚衰,为泻法。

  • 疙瘩七

    见《云南植物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 橘仁

    见《药材学》。即橘核,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