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霍乱转筋

霍乱转筋

病名。又名转筋霍乱。指霍乱吐利后筋脉挛急者。多因大吐大泻,津液暴失,血气亏损,筋脉失养,或复感风冷所致。《诸病源候论·霍乱转筋候》:“霍乱而转筋者,由冷气入于筋故也,足之三阴三阳之筋,起于人足趾;手之三阴三阳之筋,起于手指,并循络于身。夫霍乱大吐下之后,阴阳俱虚,其血气虚极,则手足逆冷,而荣卫不理,冷搏于筋,则筋为之转,冷入于足之三阴三阳,则脚筋转,入于手之三阴三阳,则手筋转。”《圣济总录·霍乱门》:“霍乱转筋,缘风冷伤于三焦,传于脾胃,得冷则阳气不得宣行,致四肢筋络不得舒缓,此盖中下不足。其候冒闷不安,胫筋挛结,挛肉紧痛,反急于上,盖足阳明之经虚,膀胱之脉寒也。”《罗氏会约医镜·论霍乱》:“今既吐既下,血气大损,津液顿亡,宗筋失养,必致挛缩,甚则阴缩舌卷,为难治。经曰:‘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此转筋霍乱,正反折筋急之病。”治疗可选用理中丸胡椒汤、木瓜汤、金苓露、鸡舌香散等。参见霍乱、寒霍乱热霍乱条。

猜你喜欢

  • 经闭浮肿

    病证名。亦名经水久不行发肿,月水久不行发肿。指经闭之后而发生肢体肿胀者。《叶氏女科证治》:“经闭不行,致有败血停积五脏,流入四肢作浮肿者,不可误认水气,宜调其经,经调则肿消矣,然服煎药,必须服十余剂,

  • 四淫

    病名。足部肿疡之一。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由气血亏损,湿毒下注而成。其症趾缝间肿痒流水,足底发热。如红肿热痛,溃破流脓者,属湿热偏盛;色白漫肿,痛不溃脓者,为阴寒凝结。湿热盛者宜宣通壅滞,内服仙方活

  • 元宝贝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浙贝母之药材名,详该条。

  • 刺血拔罐法

    即刺络拔罐法。详该条。

  • 刺禁

    指针刺的禁忌。这是古人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由于发生医疗事故而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灵枢·终始》指出,“凡刺之禁”,有惊恐、恼怒、劳累、过饱、饥饿、大渴、房事、醉酒及长途跋涉情绪未定等各种情况,此时均不宜

  • 目息肉淫肤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此由邪热在脏,气冲于目,热气切于血脉,蕴积不散,结而生息肉,在于白睛肤睑之间,即谓之息肉淫肤也。”

  • 少阴之阴

    出《素问·皮部论》。少阴经之阴络。名枢儒,详该条。

  • 指压疗法

    即指针疗法。见该条。

  • 定斋居士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五痔方》1卷。

  • 痫证

    病名。是一种发作时常有意识障碍,肌肉痉挛,感觉和行动异常的病证。多因小儿形气未充,神志未定,如被惊恐,或风邪外感,或痰热、食积所伤而引起;亦有由于妊母受惊,得之于先天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