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图经》。为黄芪之处方名,详该条。
尿道外口。
中心黑厚燥苔,舌边红色。为脾胃热极,热盛津枯之候。急用三黄白虎汤或生脉散合黄连解毒汤清热泻火生津,大便秘结者,宜承气汤下之(见《伤寒舌鉴》)。
证名。见《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指咳唾脓血。《金匮要略心典》卷上:“惟胸中痛,脉滑数,唾脓血,则肺痈所独也。”参见咳唾脓血、肺痈条。
痰证之一。即燥痰。见《不居集》卷十七。参见该条。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因气郁有痰而生,在喉中两边两条红色为甸气。”又《喉科紫珍集》上卷:“回食单即甸气,生帝丁之旁。”治宜解郁理气,祛痰利咽。方可用半夏厚朴汤、温胆汤加木香、香附、郁金、黄连等
指耳。《灵枢·五阅五使》:“耳者肾之官也。”马莳注:“肾在内而耳为之窍,所以听五声也,故为肾之官。”参见肾主耳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草豆蔻,详该条。
指清凉之气与湿热之气相间运化,使气候有时寒凉,有时炎热,故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
【介绍】:见陈良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