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马雹儿

马雹儿

药材名称马雹儿

拼音Mǎ Báo ér

英文名Indian Zehneria Herb, Herb of Indian Zehneria

别名老鼠担冬瓜、野苦瓜、扣子草、玉钮子

出处出自《救荒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马BAO儿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othria indica Lo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挖块根,去泥及细根,洗净,切厚片;茎叶切碎,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马BAO儿,攀缘或平卧草本。块根薯状。茎枝纤细,有棱沟,无毛。卷须不分枝。叶柄细,长2.5-3.5cm,叶片膜质,多形,三角状卵形、卵状心形或戟形,兴发裂或3-5浅裂,长3-5cm,宽2-4cm,上面深绿色,脉上极短的柔毛,背面淡绿色,无毛,先端渭尖或稀短渐尖,基部弯缺半圆形,边缘微波状或有疏齿,脉掌状。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或稀2-3朵生于短的总状花序上,花序梗纤细,极短,花梗丝状,花萼宽钟形,萼齿5,花冠5裂,淡黄色,有极短的柔毛,雄蕊3,2枚2室,1枚1室,有时全部2室;雌花在与雄花同一叶腋内单生或双生,子房狭卵形,有疣状凸起,花柱短,柱头3裂,退化雄蕊腺体状。果实长圆形或狭卵形,两端钝,外面无毛,长1-1.5cm,宽0.5-0.8cm,成熟后橘红色或红色。种子灰白色,卵形,基部稍变狭,边缘不明显。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生于林中阴湿处及路旁、田边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块根呈薯状,表面圭黄色至棕黄色。切面粉白色至黄白色,粉性;质坚脆,易折断。茎纤细扭曲,暗绿色或灰白色,有细纵棱。郑须细丝状。单叶互生,皱缩,卷曲,多破碎,完整叶呈三角状卵形或心形,上表面绿色,密布灰折色小凸点,下表面灰绿色,叶脉明显。气微,味微涩。

性味味甘;苦;性凉

归经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利尿。主痈疮疖肿;痰核瘰疬;咽喉肿痛;痄腮;石淋;小便不利;皮肤湿疹;目赤黄疸;痔瘘;脱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治鱼口便毒,为洗药。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拔毒,除痰散结,清肝利水。治痈疮疖肿,皮肤湿疹,咽喉肿痛,腮腺炎,尿路感染、结石,急性结膜炎,小儿疳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瓜蒂

    《全国中草药汇编》:瓜蒂药材名称瓜蒂拼音Guā Dì别名苦丁香、甜瓜蒂、香瓜蒂来源为葫芦科甜瓜属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的果梗,其种子也作药用。甜瓜盛产期,剪取青绿色瓜蒂阴干即

  • 喜树叶

    《中药大辞典》:喜树叶药材名称喜树叶拼音Xǐ Shù Yè出处江西《中草药学》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喜树"条。药理作用详"喜树

  • 蒴藋

    药材名称蒴藋拼音Shuò Diào别名接骨草(《履巉岩本草》),接骨木(《东医宝鉴》),真珠花、珊瑚花、排风藤、铁篱笆(《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吴草(《草木便方》),英雄草(《分类

  • 木瓜枝

    《中药大辞典》:木瓜枝药材名称木瓜枝拼音Mù Guā Zhī出处《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枝叶。性味《纲目》:"酸涩,温,无毒。"功能主治《别录》:"主

  • 齿缘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齿缘草药材名称齿缘草拼音Chǐ Yuán Cǎo别名蓝梅来源紫草科齿缘草Eritrichium pectinatum (Pall.) DC. var. rupestre

  • 余甘子

    《中国药典》:余甘子药材名称余甘子拼音Yú Gān Zǐ来源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

  • 满山白

    《全国中草药汇编》:满山白药材名称满山白别名小花满山白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毛果杜鹃Rhododendron seniavinii Maxim.,以叶入药。夏秋采叶,晒干。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止咳,

  • 苦葛根

    《中药大辞典》:苦葛根药材名称苦葛根拼音Kǔ Gě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峨眉葛藤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峨眉葛藤,又名:苦葛。藤本。根粗大。茎长数米,被稀疏黄色长硬毛。三出复叶互生,具

  • 土木香

    《中国药典》:土木香药材名称土木香拼音Tǔ Mù Xiānɡ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 或藏木香Inula racemosa Hook.f.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

  • 山杨柳

    《中药大辞典》:山杨柳药材名称山杨柳拼音Shān Yánɡ Liǔ别名黑杨柳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柳的树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小乔木,高3米余。枝圆形,被有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