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三。即四乌鲗骨一芦茹丸,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腰阳关。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姜黄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腰俞。见该条。
指第四胸椎。《素问·刺热篇》:“四椎下间主鬲中热。”
见《中医方药学》。即玉米轴,详该条。
证名。指右偏枯,即右半身不遂。一名右痪。《类证治裁·中风》:“自丹溪……右枯属气虚,用四君子汤。”参见半身不遂、左瘫右痪等条。
书名。又名《陶氏伤寒全书》。6卷。明·陶华约撰于十五世纪中期。此系陶氏所撰六种伤寒著作,每种列为一卷。①《伤寒琐言》:乃陶氏学习研究伤寒的随笔记录;所谓“琐言”,并非系统之作。②《伤寒家秘的本》:重点
见《中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山枝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生于耳后摺缝间之疽。①见《外科大成》卷三。又名参发颐。多因三焦风毒,兼胆经火邪上炎而成,初起如粟,渐增肿痛,小者如杏,大者如桃。若红肿有头,发热易溃,脓稠者为顺;若黑陷坚硬,抽痛引脑、颊及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