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蒋宗武条。
病名。出《外科百效全书》卷三。即乳痈。见该条。
见《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即石苇散第一方,见石苇散条。
呃声响亮,强而有力,脉象滑大。多属胃实有火、痰湿阻滞。可见于伤食、胃神经官能症、急性胃炎等疾病。宜和胃降逆,兼清胃火或化痰湿。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泥鳅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受湿邪所伤而发病。分外感湿邪、湿浊内阻肠胃。参湿气条。
《疡医大全》卷二十八方。苦参六两,大枫子肉四两,荆芥二两五钱,麻黄、当归、羌活、白术各五钱,黄芩、白芍药、川芎、白僵蚕、人参、白蒺藜、胡麻仁、防风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二钱二分,麝香四分。为末,酒煮黄米
病证名。指阴精虚涸导致的吐血咯血。《不居集》卷十三:“真阴内损失血:凡吐血咯血,因劳损而气虚脉静,或微弦无力,既非火症,又非气逆,而血有妄行者,此真阴内损,脉络受伤而然。惟用甘醇补阴,培养脉络,使营气
病名。见《外科真论·妇人阴疮门》。即阴蚀,详该条。
见《泉州本草》。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