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名千岁疮。为瘰疬生于遍身者。《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生于遍身,漫肿而软,囊内含硬核者,名流注疬。”详瘰疬条。
【介绍】:元代医家。为金代名医刘完素三传弟子,著《加减方》1卷,已佚。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腹结,见该条。
东汉时医官职称。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计2名。其职责是管理药物。
运气术语。十天干之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十。阳干气刚,故名。见《素问·刺法论》。
六涎之一。由虚热上蒸,其涎并上。其症“初发作时,先觉清涎满口,渐闻心前有一物,上触咽喉中急促,闷倒不觉”(《史载之方》)。治宜灸气海,补暖脾胃。
见《本草品汇精要》。为樟脑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徐锦条。
【介绍】:参见刘默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水蛊候》:“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常欲饮水,皮肤粗黑,如似肿状,名水蛊也。”即水鼓。详该条及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