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黄栌

黄栌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栌

药材名称黄栌

拼音Huánɡ Lú

来源为漆树科黄栌属植物黄栌Cotinus coggyria Scop.,以根、树枝入药。根随时可采;夏季枝叶茂密时砍下枝条,摘下叶,分别晒干。

性味辛、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根、茎: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无黄疸肝炎,麻疹不出;

叶:用于丹毒、漆疮。

用法用量1~3钱(治肝炎,成人每日1两,小儿减半,煎2次,合并一起,早晚各服1次);外用枝、叶煎水洗或叶捣烂敷患处。

备注(1)红叶(黄道栌)Cotinus coggyria Scop. var. cinerea Engl.,主治用法相同;毛黄栌Cotinus coggyria Scop. var. pubescens Engl.,根皮可治妇女产后劳损。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黄栌

药材名称黄栌

拼音Huánɡ Lú

别名黄道栌、黄栌材(《中国树木分类学》),栌木(《经济植物手册》),月亮柴(《贵州植药调查》)。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黄栌木材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高达8米。单叶互生,倒卵形,长3~8厘米,宽2.5~6厘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或阔楔形,全缘,无毛或仅下面脉上有短柔毛,侧脉6~11对,先端常分叉;叶柄细,长1.5厘米。大型圆锥花序顶生;花杂性,径约3毫米;萼片5,披针形;花瓣5,长圆形,长倍于萼片;雄蕊5,短于花瓣;子房上位,具2~3短而侧生的花柱。果穗长5~20厘米,有多数不孕花的细长花梗宿存,成紫绿色羽毛状。核果肾形,直径3~4毫米,熟时红色。花期4月。果期6月。

生境分部常生于向阳山坡。分布华北、西南和浙江、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木材含硫黄菊素及其葡萄糖甙,又含杨梅树皮素及没食子酸等鞣质成分。另有谓木材(带皮,树龄20年)含鞣质6.54%。

性味《本草拾遗》:"味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除烦热,解酒疸,目黄,水煮服之。"

②《日华子本草》:"洗汤、火、漆疮及赤眼。"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华罂粟

    药材名称华罂粟拼音Huá Yīnɡ Sù别名山罂粟、野罂粟、藏金莲。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裂叶野罂粟的果壳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pever nudicaule L.var.chinens

  • 罐嘴菜

    药材名称罐嘴菜拼音Guàn Zuǐ Cài别名堇菜、地黄瓜、水白地黄瓜、白花蚶壳草、小犁头草来源堇菜科堇菜属植物堇菜Viola verecunda A. Gray,以全草入药。夏季

  • 鱼尾葵

    药材名称鱼尾葵别名长穗鱼尾葵、董棕、鸡榔、假恍榔来源棕榈科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 Hance,以叶鞘纤维(煅炭备用)、根入药。生境分部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性味微甘、涩,平。功能主治收

  • 兔儿风

    药材名称兔儿风拼音Tù ér Fēnɡ别名心肺草、石凤丹(四川)。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菊科植物光叶兔儿风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叶柄长7~12厘米,紫色;叶阔披针形至长

  • 野苜蓿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苜蓿药材名称野苜蓿别名蛇蜕草来源豆科野苜蓿Melilotus indicus (L.) 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台湾、山西、湖北、贵州。性味甘

  • 扇叶人字果

    药材名称扇叶人字果拼音Shàn Yè Rén Zì Guǒ别名野黄瓜来源毛茛科人字果属植物扇叶人字果Dichocarpum fargesii (Franch.)

  • 豨莶

    《中药大辞典》:豨莶药材名称豨莶拼音Xī Xiān别名稀莶草(《海上方》),火莶、猪膏莓、虎膏、狗膏、火枚草(《唐本草》),猪膏草(《本草拾遗》),粘糊菜(《救荒本草》),希仙、虎莶(《纲目》),黄猪

  • 云南地黄连

    药材名称云南地黄连别名思茅地黄连、矮陀陀、千年矮来源楝科云南地黄连Munronia delavayi Franch.,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跌打

  • 欧李

    药材名称欧李拼音ōu Lǐ英文名Semen Pruni Humilis别名山梅子、小李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欧李Prunus humilis Bunge的种子。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

  • 马铃根

    药材名称马铃根拼音Mǎ Línɡ Gēn别名自消容、凸尖野百合来源豆科大猪屎豆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