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有寒里有热的证候。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寒邪之证。多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又伴见烦躁口渴、便秘等。
指甲的别名。见《本草纲目》五十二卷。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喘症论》。指气喘由内伤脏腑气血引起者。包括内火喘逆、痰饮喘逆、食积喘逆、气虚喘逆、阴虚喘逆、伤损喘逆等。详各该条。
出《灵枢·五色》。即子宫。《类经》卷五《色藏部位脉病易难》注:“子处,子宫也。”
病名。①《肘后备急方》卷五:“恶肉者,身中忽有肉,如赤小豆粒突出,便长如牛马乳,亦如鸡冠状,亦宜服漏芦汤,外可以烧铁烙之,日三烙,令稍焦,以升麻膏敷之。”本病似包括疣赘及疤痕疙瘩等。②即腐肉。《外科理
参见新修本草条。
手拇指(或足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相当于手部的拇短屈肌和足部的短屈肌部分)。《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
即原气。详该条。
【生卒】:1522~1620【介绍】:明代著名针灸学家。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出身于世医之家,祖父曾任太医院太医。幼攻举子业,屡厄于有司,遂而业医。曾任嘉靖帝侍医,隆庆二年(1568年)任职于
见《医方集解》。即五物香薷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