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东北雷公藤

东北雷公藤

药材名称东北雷公藤

拼音Dōnɡ Běi Léi Gōnɡ Té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东北雷公藤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s et Takeda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根切片或剥皮晒干,藤切段晒干。

原形态东北雷公藤 藤状灌木,植株高约2m。枝褐色,小枝淡红褐色,常呈六棱状,无毛,有小疣状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4cm;叶片长圆形至倒卵形,长5-20m,宽3-12cm,先端尾状尖或渐尖,边缘有不整齐钝锯齿,基部圆形。顶生聚伞圆锥花序,长10-30cm,花杂性,白绿色,径约5mm;花萼5;花瓣5;雄蕊5,着生于浅杯状花盘的边缘靠外部;两性花的子房有3棱。蒴果具3薄膜质翅,长2-1.5cm,边缘微波状。种子长柱形,暗红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边、路旁、针叶或针阔叶混交林缘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

性状性状鉴别 茎枝呈圆柱状,直径2-6mm。老枝灰褐色或褐色,节间长4-9cm;表面具突起的圆点状或纵向的长圆点状皮孔,有5-6条纵向的棱线,叶痕隆起,互生,半圆形或近肾形,叶腋常有芽,卵状三角形,或为分枝;当年枝棕色或棕红色,有时可见灰绿色叶,常破损,完整者展平后长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6-15cm,宽3-10cm,基部广楔形或圆形,先端急尖或长尾状;叶柄长1-2cm。茎质硬,较难折断,断面皮部薄,淡褐色,木部宽厚,黄白色;髓宽大,淡褐色或近白色。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一年生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壁淡棕色或棕色,外壁常外凸;非腺毛短而直。外侧的数列皮层细胞壁淡棕色或棕色,角隅处常略加厚,为不甚典型的厚角组织;各棱角处均有1纤维束,纤维细胞壁厚。木栓组织发生于皮层内部,细胞壁薄,淡棕色或棕色。维管组织连续成环。韧皮部外侧可见纤维束,几乎连续成环,纤维细胞壁厚,非木化。次生木质部纤维众多。髓宽大;其外方为髓鞘组织,细胞较小,壁稍增厚,常木化,内含淀粉粒。本品薄壁细胞内有草酸钙簇晶(韧皮部较多),直径6-20μm。 二年生茎横切面:表皮及外侧皮层组织常径向断离,断离处内侧的部分木栓组织形成1厚壁细胞带层。木质部可见年轮。

化学成分根含黑蔓醇酯(regelinol),黑蔓内酯(regelide),黑蔓酮酯(regelin)A,黑蔓酮酯C和D(regelin C、D),黑蔓二醇酯A和B(regelinoliol A,B), 黑蔓定碱(regelidine),雷公藤内酯A和B(wilforlide A,B),3β-羟基-11,13(18)-齐墩果二烯[3β-hydroxy-olean-11-13(18) diene],直楔草酸(orthosphenic acid),大子五层龙酸(salaspermic acid),33β-羟基齐墩果-12-烯-29-羧酸(3-epikatonic acid),变叶美登木酸(maytenfolic acid),3β-乙酰基-齐墩果酸(3β-acetyl-oleanolic acid),南蛇藤醇(celastrol)。此外,还从根中分离出6个二萜醌类(diterpenequinones)。 茎皮含黑蔓碱A、B、C(tripterregeline A,B,C)。茎木质部含雷公藤内酯甲-乙(wilforlide A,B),β-谷甾醇(β-sitosterol),卫矛醇(dulcitol)。 全株含多糖(polysaccharide),由D-葡萄糖(D-glucose)、阿拉伯糖(arabinose)、半乳糖(galactose)组成。 该植物还含山海棠素(hypolid)和雷公藤丙素(trinterolide)。

药理作用鼠皮下注射东北雷公藤煎剂5-8天,可使胸腺萎缩,白细胞介素1(IL-1)引起的胸腺细胞增殖受抑制、脾细胞对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反应减弱,脾细胞产生IL-2能力降低,脾脏中T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表明对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小鼠皮下注射东北雷公藤煎剂对胸腺依赖性(TD)抗原诱导的定量溶血分光亮度测定(QHS)反应和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但对非胸腺依赖性(TI)抗原诱导的QHS反应、PFC反应和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反应不发生明显的影响。结合其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功能的抑制作用,说明东北雷公藤对B细胞功能没有明显的直接抑制效应。其对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TH细胞产生的。对于用胎儿软骨提取的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模型,皮下注射东北雷公藤煎剂,可减轻关节炎病损程度,推迟发病时间,降低模型动物IgM浓度,在体外,抑制ConA诱导的大鼠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反应,抑制单个核细胞产生IL-2的活性,但对LPS诱导的大鼠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反应无明显抑制作用。

性味苦;辛;凉;有毒

归经肝;胆;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杀虫解毒。主类风湿性关节炎;膨胀水肿;黄疸;痞积;跌打损伤;瘰疬;疮疡肿痛;头癣;皮肤瘙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或捣汁涂。

注意内服宜慎,外敷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长白山植物药志》:“内服宜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海蝰

    药材名称海蝰拼音Hǎi Kuí英文名Praescutata viperina;Viperine别名海蛇、黑尾海蛇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海蛇科动物海蝰除去内脏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

  • 排钱草

    《中药大辞典》:排钱草药材名称排钱草拼音Pái Qián Cǎo别名龙鳞草、午时合(《生草药性备要》),金钱草、午时灵(《岭南采药录》),叠钱草、钱排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双

  • 槲皮

    《中药大辞典》:槲皮药材名称槲皮拼音Hú Pí别名赤龙皮、槲木皮(《肘后方》),槲白皮(《崔氏纂要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树皮。原形态槲树(《纲目》),又名:朴

  • 卵叶橐吾

    《全国中草药汇编》:卵叶橐吾药材名称卵叶橐吾拼音Luǎn Yè Tuó Wú别名藏橐吾来源菊科卵叶橐吾Ligularia leesicotal Kitam.,以根入药。生

  • 翡翠

    《中药大辞典》:翡翠药材名称翡翠拼音Fěi Cuì出处《纲目》来源为翠鸟科动物白胸翡翠等的肉。原形态体长约30厘米。嘴长,呈珊瑚红以至红赤色。虹膜暗褐色。头、后颈、胸侧及下体均深赤栗色;颏、

  • 小黑菇

    药材名称小黑菇别名密褶黑红菇、密褶黑菇、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小黑菇Russula densifolia (Secr.) Gill,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陕西、河北、江

  • 脓见愁

    《中药大辞典》:脓见愁药材名称脓见愁拼音Nónɡ Jiàn Chóu别名黄花母、黄花雾、黄花草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小柴胡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小灌木,直立或

  • 象牙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象牙参药材名称象牙参拼音Xiànɡ Yá Cān别名土中闻、鸡脚参、鸡脚玉兰来源姜科象牙参Roscoea intermedia Gagnep.,以根入药。生境分

  • 密枝问荆

    药材名称密枝问荆拼音Mì Zhī Wèn Jīnɡ别名小笔筒草、小木贼、笔筒草、马浮草、马尾草、眉毛草、接续草、别合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木贼科植物散生问荆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quisetum

  • 苦苣根

    药材名称苦苣根拼音Kǔ Jù Gēn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兔仔菜的根,夏、秋采取。功能主治《嘉佑本草》:"主赤白痢及骨蒸,并煮服之。"用法用量内服:0.5~1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