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喜树叶

喜树叶

《中药大辞典》:喜树叶

药材名称喜树叶

拼音Xǐ Shù Yè

出处江西《中草药学》

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叶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喜树"条。

药理作用详"喜树"条。

功能主治治疖肿、疮痈初起:喜树嫩叶一握,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喜树叶

药材名称喜树叶

拼音Xǐ Shù Yè

英文名leaf of Common Camptotheca

出处出自《江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蓝果树科植物喜树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鲜用。

原形态喜树,落叶乔木,高达30m。树皮浅灰色。叶互生,纸质,椭圆状卵形成长椭圆形,长10-25cm,宽6-12cm,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呈微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疏生短柔毛,脉上较密;叶柄长1.5cm左右。花单性同株,绿白色,无梗,多数排成球形头状花序,径4cm,或数花序排成总状,间有单生于枝端叶腋的;雌花球顶生,雄花球腋生。苞片3,两面被短柔毛;萼怀状,萼齿5;花瓣5,淡绿色,外面密被短柔毛;雄花有雄蕊10,2轮,外轮较长;雌花于房下位,花柱2-3裂。瘦果窄矩圆形,长2-2.5cm,顶端有宿存花柱,两边有窄翅,褐色。

化学成分喜树的叶子中分得:喜树碱(camptothe-cine),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没食子酸(gallic acid),三叶豆甙(trifolin)[1],喜树鞣质(camptothin)A、B,木鞣质(cornusiin)A,路边青鞣质(gemin)D,新唢呐草素(tellimagrandin)Ⅰ、Ⅱ,1,2,6-三-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3-tetra-O-galloy-β-D-glucose)[2]。

药理作用喜树条。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主痈疮疖肿;牛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橘红

    《中国药典》:橘红药材名称橘红拼音Jú Hónɡ英文名EXOCARPIUM CITRI RUBRUM别名化州桔红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桔Citrus grandis Osbeck

  • 三棱

    《中国药典》:三棱药材名称三棱拼音Sān Lénɡ来源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的干燥块茎。冬季至次年春采挖,洗净,削去外皮,晒干。性

  • 刀口药

    药材名称刀口药拼音Dāo Kǒu Yào别名白胡子狼毒、大叶一枝箭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三花兔耳风的叶。夏、秋采叶,晒干或研粉备用。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根直条状,表面土棕色

  • 鸭儿芹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儿芹药材名称鸭儿芹拼音Yā ér Qín别名鸭脚板、鹅脚板来源伞形科鸭儿芹属植物鸭儿芹Cryptotaenia joponica Hassk.,以全草入药。夏

  • 长柄蕗蕨

    药材名称长柄蕗蕨拼音Chánɡ Bǐnɡ Lù Jué英文名Long-stipe Mecodium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长柄蕗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diu

  • 大果卫矛

    药材名称大果卫矛拼音Dà Guǒ Wèi Máo英文名root of Denseflower Euonymus别名白鸡槿、青得方。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大果卫矛的根

  • 岩胡椒

    药材名称岩胡椒拼音Yán Hú Jiāo别名土乌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川鄂新樟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cinnamomum fargesii(Lec.)Kosterm.[N.wilsoni

  • 中华石龙尾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石龙尾药材名称中华石龙尾别名蛤胆草、华石龙尾、过塘蛇来源玄参科中华石龙尾Limnophila chinensis (Osb.) Mer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

  • 宜昌楼梯草

    药材名称宜昌楼梯草拼音Yí Chānɡ Lóu Tī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宜昌楼梯草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ichangense H.Schroter[E.ca

  • 鸭脚蓼

    药材名称鸭脚蓼拼音Yā Jiǎo Liǎo别名鸭爪风、水桐油、水木瓜、鹅掌风、蜀葵蓼、掌叶蓼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鸭脚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seudopelmat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