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大叶金锦香

大叶金锦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叶金锦香

药材名称大叶金锦香

别名野牡丹、尼泊尔金锦香

来源野牡丹大叶金锦香Osbeckia nepalensis Hook. f.,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广西。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肝热,消炎,止泻。主治黄疸型肝炎,肠炎,痢疾。外用治外伤瘀血。

用法用量3~4钱,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大叶金锦香

药材名称大叶金锦香

拼音Dà Yè Jīn Jǐn Xiānɡ

别名响玲果、窄腰泡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蚂蚁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beckia nepalensis Hook .f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直立亚灌木或灌木,高0.6-1.5m。茎四棱形,茎、叶柄及叶密被糙伏毛。叶对生;叶柄极短,长1-4mm;叶片坚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3cm,宽1.5-3.8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至钝,全缘,具缘毛、基出脉5。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叶状;花梗短或几无;花萼长约2cm,萼管外面及裂片间具篦状刺毛突起,裂片5,长卵形,与萼管等长,两面无毛,具缘毛;花瓣5,红色至粉红色,稀紫红色,广倒卵形,偏斜,长1.5-2.5cm,上半部具缘毛;雄蕊10,常偏向1侧,花丝较花药略长,花药具短喙,药隔基部微膨大呈盘状,有短距;子房半下位,5室,卵状球形,先端具1圈短刚毛,上半部密被糙伏毛。蒴果卵状球形,5纵裂,长约8mm,直径约6mm,宿存萼坛形,先端平截,长约8mm,外面具密篦状刺毛突起。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50-1900m的开朗山坡草地,灌木丛,路旁及田边,亦见于疏林缘,溪边湿润的地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功能主治燥湿杀虫。主疥癣瘙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绿花耧斗菜

    药材名称绿花耧斗菜别名血见愁[内蒙古]来源毛茛科绿花耧斗菜Aquilegia viridiflora P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山西、河北、内蒙古。性味微苦、辛,凉。功能主治调经止血,清热

  • 黄花忍冬

    药材名称黄花忍冬拼音Huánɡ Huā Rěn Dō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金花忍冬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nicera chrysantha Turcz.采收和储藏:5-6月间,在睛天清

  • 水皂角

    药材名称水皂角拼音Shuǐ Zào Jiǎo别名关门草、山梅豆(《东北药植志》),金豆子(《贵州民间方药集》),水通(《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山扁豆(《贵阳民间药草》),山茶叶(《东北常用中

  • 木竹子

    《中药大辞典》:木竹子药材名称木竹子拼音Mù Zhú Zi别名岭南倒捻子(《中国树木分类学》),岭南山竹子(《广州植物志》),木竹果、冬竹子、龙檬果、罗楝子、黄牙果、染牙果(《广西

  • 玉米须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米须药材名称玉米须拼音Yù Mǐ Xū别名玉蜀黍须、蜀黍须、包谷须来源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Zea mays L.的花柱和花头。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或烘干。炮制晒干

  • 臭苜蓿根

    药材名称臭苜蓿根拼音Chòu Mù Xu Gē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草木犀的根。夏末秋初采挖,洗净,晒干。化学成分同属植物白香草木犀根含氯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邻-

  • 尖连蕊茶根

    药材名称尖连蕊茶根拼音Jiān Lián Ruǐ Ch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尖连蕊茶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cuspidata(Koch)WrightexGward.[

  • 角果木子油

    药材名称角果木子油拼音Jiǎo Guǒ Mù Zǐ Yóu英文名Ceriops tagal(Perr.)C.B Rob.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角果木种子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iops

  • 卤碱

    《全国中草药汇编》:卤碱药材名称卤碱拼音Lǔ Jiǎn来源为卤水块经过加工制成的粉剂。炮制取河北塘沽或汉沽产的卤水块,洗净,打碎,放容器内,约加等量水溶解,用6~8层纱布过滤,将滤液放在容器内加热,经

  • 西藏花椒

    药材名称西藏花椒拼音Xī Zànɡ Huā Jiāo别名西藏野花椒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西藏花椒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 tibetanum Huang采收和储藏: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