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干岩矸

干岩矸

《中药大辞典》:干岩矸

药材名称干岩矸

拼音Gān Yán Gān

出处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罂粟科植物黄堇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圆锥形,肉质,灰黄色。茎单一或丛生,倾斜,茎叶均密被白色茸毛。根生叶柄较长,叶片向四周披散,粉绿色,2回羽状复叶;小叶分裂为3~5片,先端钝圆或微尖或3裂。总状花序顶生,有长梗;花冠黄色,无毛。蒴果,线形,有毛。

生境分部生于悬岩陡壁缺少雨水处。分布四川等地。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止痛,止血。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泡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干岩矸

药材名称干岩矸

拼音Gān Yán Gān

英文名all-grass of Tomentose Corydalis

别名黄连、毛黄堇、毛黄连、遍山白

出处出自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植物毛黄堇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tomentella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黄堇,多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白色毛茸。主根肉质,圆锥形,灰黄色。茎1-3,直立或倾斜。叶基生,具长柄;叶片轮廓狭三角形,二回羽状复叶,一回裂片11-13枚,具短柄;二回裂片9-11枚;末回裂片宽倒卵形,先端钝圆或再2-3深裂。总状花序顶生,疏生花10余朵;苞片短小,卵状披针形;花冠金黄色,无毛,外轮上瓣先端具浅凹,距圆筒形,长约占全瓣长的2/3,末端略下弯。蒴果条形,全体被毛,花柱宿存。花期夏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200m的悬崖陡壁少见雨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

性状性状鉴别,全草常皱缩成团,被毛。主根圆锥形,直径5-10mm,表面棕黄色,有明显的皱纹及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黄绿色。茎多成束卷曲,灰绿色。叶多已碎落。有的可见黄色小花。气微,味苦。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目赤疼痛;‘咳血;吐血;胃热脘痛;肝郁胁痛;湿热泻痢;痈肿疮毒;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泡茶饮;研末,1.5g,每日3次。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追骨风

    《中药大辞典》:追骨风药材名称追骨风拼音Zhuī Gǔ Fēnɡ别名八里花、八里麻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蓝刺头的花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漏芦"条。功能主治泡酒服,治跌打

  • 大叶蒟

    药材名称大叶蒟拼音Dà Yè Jǔ别名小肠风、野胡椒、山胡椒。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大叶蒟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laetispicumC.DC.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

  • 巴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巴掌草药材名称巴掌草别名千灵丹来源兰科兜兰属植物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 Tang et Wang,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性味辛,

  • 诃子叶

    《中药大辞典》:诃子叶药材名称诃子叶拼音Hē Zǐ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叶片。化学成分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等。还含鞣质约10%。功能

  • 石链子

    药材名称石链子拼音Shí Liàn Zi英文名all-grass of Creeping Bulbophyllum别名麦斛、牛虱子、小绿芨、果上叶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伏

  • 水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蕨药材名称水蕨拼音Shuǐ Jué别名岂、水松草来源蕨类水蕨科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Brong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苏

  • 牛肾

    《中药大辞典》:牛肾药材名称牛肾拼音Niú Shèn出处《别录》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肾脏。功能主治①《别录》:"补肾气,益精。"②《千金·食治》:&

  • 白猪鼻孔

    药材名称白猪鼻孔拼音Bái Zhū Bí Kǒnɡ别名白侧耳、圆叶蕺菜来源药材基源: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notheca involucrata pei.采收和储藏:

  • 白兰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兰花药材名称白兰花拼音Bái Lán Huā别名白玉兰、白缅花来源木兰科含笑花属植物白兰花Michelia alba DC.,以根、叶、花入药。夏秋采,鲜用或

  • 大狼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狼毒药材名称大狼毒拼音Dà Lánɡ Dú别名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红、隔山堆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大狼毒Euphorbia nematoc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