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柳叶菜

柳叶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柳叶菜

药材名称柳叶菜

拼音Liǔ Yè Cài

别名丁香、地母怀胎草、菜籽灵、通经草、水兰花、水接骨丹、水窝窝、绒棒紫花草、长角草、鱼鳞草、大样干鱼草、光明草[湖南]

来源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柳叶菜Epilobium hirsutum L.,以花、根、带根全草入药。夏季采花;秋季采根或带根全草,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花:清热消炎,调经止带,止痛。用于牙痛,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月经不调,白带过多。

根:理气活血,止血。用于闭经,胃痛,食滞饱胀。

根或带根全草:骨折,跌打损伤,疔疮痈肿,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花2~3钱,根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粉调敷患处。

备注(1)湖南地区尚有用全草治水泻肠炎,用量1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柳叶菜

药材名称柳叶菜

拼音Liǔ Yè Cài

别名地母怀胎草、水丁香通经草、水兰花、菜子灵、水接骨丹、水窝窝、九牛造接骨丹、水接骨、继母怀胎、绒棒紫花草、长角草、鱼鳞草、大样干鱼草、光明草、小杨柳、锁匙筒、白带草、怀胎草、白带丹

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叶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elobium hirsutum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密生展开的白色长柔毛及短脾毛。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无柄,有叶延,略抱茎,两面被柔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13cm,宽7-17mm,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齿。花两性,单生于叶腋,浅紫色,长1-1.2cm;萼筒圆柱形,裂片4,长7-9mm,外面被毛;花瓣4,宽倒卵形,长1-1.2cm,宽5-8mm,先端凹缺,2裂;雄蕊8,4长4短;子房下位柱头4裂,短棒状至棒状。蒴果圆柱形,具4棱,4开裂,长4-7cm,被长柔毛及短腺毛;果柄长0.5-2cm,密生小乳突。种子椭圆形,棕色,先端具一簇白色种缨。花期4-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800m的林下湿处,沟边或沼泽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陕西、新疆、浙江、江西、台湾、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柳叶菜地上部分含没食子酸(gallic acid),3-甲氧基没食子酸(3-methoxyga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和金丝桃甙(hyperoside)。另外本品还含山奈酚(kaemp ferol),槲皮素(quercetin),杨梅树皮素(myricetin),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杨梅树皮素芸香糖甙(myricetin rubinoside)和异槲斗酸(isovalonic acid)。此外,叶和花还含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山楂酸(crategolic acid),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阿江榄仁酸(arjunolic acid)和23-羟基委陵菜酸(23-hydroxytormentic acid)。

药理作用叶,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中毒可发生癫痫样惊厥与昏迷。

性味味苦;淡;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泻;消食理气;活血接骨。主湿热泻痢;食积;脘腹胀痛;牙痛;月经不调;经闭;带下;跌打骨折;疮肿;烫火伤;疥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鲜品揭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外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背花疮

    药材名称背花疮拼音Bèi Huā Chuānɡ别名独色草、四季青、大石芥、铜钱草、石苋菜、阿飞虻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盾叶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peltata Hance采

  • 玳玳花

    《中药大辞典》:玳玳花药材名称玳玳花拼音Dài Dài Huā别名枳壳花(《草花谱》),代代花(《饮片新参》),酸橙花(《药材学》)。出处《药材资料汇编》来源为芸香利植物玳玳花的花

  • 苹婆

    药材名称苹婆拼音Pínɡ Pó别名鸡冠树、九层皮、七姐果来源梧桐科苹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以果壳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止痢

  • 小白薇

    《中药大辞典》:小白薇药材名称小白薇拼音Xiǎo Bái Wēi别名白龙须、白薇(《滇南本草》),水辣子根、老妈妈针线包、蛇辣子、白藤、娃儿藤(《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萝摩

  • 扁豆藤

    《中药大辞典》:扁豆藤药材名称扁豆藤拼音Biǎn Dòu Ténɡ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藤茎。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风痰迷窍,癫狂乱语,同朱砂为末姜汤下。

  • 冬葵果

    药材名称冬葵果拼音Dōnɡ Kuí Guǒ英文名FRUCTUS MALVAE别名冬葵子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夏

  • 柘木白皮

    《中药大辞典》:柘木白皮药材名称柘木白皮拼音Zhè Mù Bái Pí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桑科植物柘树去掉栓皮的树皮或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

  • 鼬瓣花根

    药材名称鼬瓣花根拼音Yòu Bàn Huā Gēn别名壶瓶花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鼬瓣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eopsis bifida Boenn.[G.tetrahit auct.

  • 水朝阳根

    《中药大辞典》:水朝阳根药材名称水朝阳根拼音Shuǐ Zhāo Yánɡ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水朝阳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朝阳"条。功能

  • 崖棕根

    《中药大辞典》:崖棕根药材名称崖棕根拼音Yá Zōnɡ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莎草科植物崖棕的根。原形态崖棕,又名:宽叶薹草。多年生草本。根茎丛生,横走;茎侧生,高达30厘米,扁而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