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栗寄生

栗寄生

药材名称栗寄生

拼音Lì Jì Shēnɡ

别名柃寄生螃蟹脚吊兰、胡龙须、方叶子、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

出处栗寄生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栗寄生,云南栗树上有之。长条下垂,扁茎密节,一平一侧,参差互生,极类雕刻。每节左右,嵌以圆珠,与诸木寄生不同,而状颇奇巧。"从描述及附图观之,其原植物与今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相符。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orthalsella japonica (Thunb.) Engl.[Viscum japonicum Thunb.;Pseudixus japonicus(Thunb.)Hay-ata]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间采收,扎成束,晾干。

原形态亚灌木,高5-15cm。小枝扁平,通常对生,节间狭倒卵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7-17mm,宽3-6mm,干后中肋明显。叶退化呈鳞片状,成对合生呈环状。花淡绿色,有具节的毛围绕于基部;雄花花蕾时近球形,长约0.5mm,花梗短,花被片3,三角形,聚药雄蕊扁球形;雌花花蕾时椭圆状,长约0.5mm,花被片3,阔三角形,小柱头乳头状。浆果椭圆形或梨形,长2-3.5mm,直径约1.5mm,淡黄色。花、果期几全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700(-25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壳斗科栎属、柯属或山茶科、樟科、桃金娘科、山矾科、木犀科等植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苦;甘;微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补肝肾;行气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头晕目眩;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梾木

    药材名称小梾木拼音Xiǎo Lái Mù别名乌金草、酸皮条、火烫药来源山茱萸科小梾木Cornus paucinervis Hance,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江西、湖北、广

  • 阔齿兔唇花

    药材名称阔齿兔唇花拼音Kuò Chǐ Tù Chún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开科植物阔齿兔唇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ochuilus platyacanthus Rupr.采收和储藏:6

  • 光叶海桐根

    药材名称光叶海桐根拼音Guānɡ Yè Hǎi Tónɡ Gēn英文名Root of Glabrousleaf Pittosporum别名山枝根、山栀茶根、钻山虎、皮子药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来源药材

  • 狐心

    《全国中草药汇编》:狐心药材名称狐心拼音Hú Xīn别名狐狸心来源食肉目犬科狐Vulpes vulpes L.,以心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若尔盖、东北。功能主治补益镇静。主治痰气。用法用量狐心1

  • 水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蕨药材名称水蕨拼音Shuǐ Jué别名岂、水松草来源蕨类水蕨科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Brong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苏

  • 青风藤

    《中国药典》:青风藤药材名称青风藤拼音Qīnɡ Fēnɡ Ténɡ英文名CAULIS SINOMENII别名大风藤、吹风散、黑防己、排风藤、青防己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 刺竹叶

    药材名称刺竹叶拼音Cì Zhú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车简竹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随采随用。原形态高大竹类。

  • 矮醋栗

    药材名称矮醋栗拼音ǎi Cù Lì英文名swamp Currant别名黄果矮茶藨。出处始载于《拉汉种子植物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矮茶蔍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ibes humile

  • 水栀根

    《中药大辞典》:水栀根药材名称水栀根拼音Shuǐ Zhī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栀"条。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解热凉血,镇静止痛

  • 土麦冬

    药材名称土麦冬拼音Tǔ Mài Dōnɡ别名麦门冬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山麦冬、阔叶山麦冬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iriope spicata(Thunb.)Lour.[Conva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