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梳篦叶

梳篦叶

药材名称梳篦叶

拼音Shū Bì Yè

别名金鸡尾、年年松、大克蕨、山花蕨

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以金鸡尾为名,云:“生建昌山中,一名年年松。丛生,斑茎;叶如箬叶排生,中有金黄粗纹一道,面绿,背淡微白;露根似贯众狗脊。土人以解水毒,用同贯众。”所述及附图特征均与本品相符。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双盖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lazium donianum(Mett.)Tard-Blot.[Asplenium donianum Met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30-60cm。根茎长而横生,粗壮,顶端和叶柄基部密被黑色、披针形鳞片,边缘有小齿。叶近生;叶柄长15-30cm,禾秆色,坚硬;叶片厚纸质,无毛,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0-40cm,宽15-20cm,一回羽状;侧生羽片2-5对,互生,斜向上,有短柄,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16cm,宽2.5-5cm,顶端渐尖略呈尾状,基部阔楔形,全缘或向顶部具疏锯齿,顶生羽片和侧生羽片同形;中脉明显,上面有浅纵沟,下面圆而隆起,侧脉羽状分叉,略斜向上,每组有小脉3-5条,直达叶边。孢子囊群线形,通常双生于小脉的上下两侧,每组侧脉上有1-2条,近中脉伸出,几达叶边;囊群盖同形,膜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1400m的山地林下溪边或湿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含有罗汉松甾酮(makisterone)A、B和D。

性味微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湿热黄疸;蛇咬伤;外伤出血;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晒干研末调敷。

复方本品叶主脉突出,侧脉整齐排列似梳篦,故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救军粮叶

    《中药大辞典》:救军粮叶药材名称救军粮叶拼音Jiù Jūn Liánɡ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叶。原形态形态详"赤阳子"条。功能主

  • 云实根

    《中药大辞典》:云实根药材名称云实根拼音Yún Shí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实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云实"条。性味苦辛,温。①《

  • 榛蘑

    《全国中草药汇编》:榛蘑药材名称榛蘑拼音Zhēn Mó别名蜜环菌、蜜色环蕈、蜜蘑、栎蘑、根索蕈、根腐蕈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白蘑科蜜环蕈属植物蜜环蕈Armillaria mellea (Vahl

  • 十大功劳叶

    《中药大辞典》:十大功劳叶药材名称十大功劳叶拼音Shí Dà Gōnɡ Láo Yè别名功劳叶(《饮片新参》)。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

  • 银木荷皮

    药材名称银木荷皮拼音Yín Mù Hé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银木荷的茎皮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ma argentea Pritz.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

  • 绒毛粉背蕨

    药材名称绒毛粉背蕨拼音Rónɡ Máo Fěn Bèi Jué别名小凤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绒毛薄鳞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tolepidium subvillosum(Hook

  • 海鳗胆

    药材名称海鳗胆拼音Hǎi Mán Dǎn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鳗科动物海鳗的胆囊。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aenesox cinereus(Forskal)采收和储藏:捕后,剖腹取出胆囊,鲜用。原形态海

  • 西洋菜干

    《中药大辞典》:西洋菜干药材名称西洋菜干拼音Xī Yánɡ Cài Gān出处《生草药手册》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豆瓣菜的全草。冬、春收采,晒干。原形态豆瓣菜,又名:水芥菜、水蔊菜、水

  • 标杆花

    药材名称标杆花拼音Biāo Gǎn Huā别名八百锤、千锤打、铜锤来源鸢尾科唐菖蒲属植物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outte,以球茎入药。秋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性

  • 鹿角菜

    《中药大辞典》:鹿角菜药材名称鹿角菜拼音Lù Jiǎo Cài别名猴葵,鹿角(《南越志》),纶(《通志》),赤菜(《闽书》),山花菜(《岭南采药录》)。出处《食性本草》来源为海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