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樱额

樱额

《中药大辞典》:樱额

药材名称樱额

拼音Yīnɡ é

别名樱额梨、稠梨子(《盛京通志》),臭李子(《东北木本植物图志》),玛嘎(蒙名)。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毛稠李果实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0米。树皮粗糙,多斑纹,暗褐色或黑色;嫩枝有短柔毛,暗褐色或淡灰绿色,有稀疏显着的皮孔;芽褐色,卵形。单叶互生;具柄,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2厘米,宽2~6厘米,基部圆楔形或近圆形,先端急尖,边缘有细锐锯齿,下面有柔毛;托叶线状披针形,早落。总状花序,长10~15厘米,由15~24朵花组成,花序基部有叶片4~5;小花梗长0.5~1.5厘米,比萼筒长2~3倍;花萼5;花瓣5;雄蕊15~20;花柱比雄蕊为短。核果暗紫色或黑色,基部有宿存萼,核有皮状皱纹。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河岸,很少在林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等地。

化学成分果实含糖分6.4%。种子含油量38.79%。树皮含鞣质。

药理作用原种稠李的叶或芽中含黄色挥发油(夏季含量最高),有抗生作用,1:8000~10000浓度于2~3分钟内可使小虫致死。此挥发油能降低触酶、过氧化氢酶、酪氨酸酶的活力,对黄嘌呤脱氢酶、酯酶等无影响。

性味《纲目拾遗》:"味甘涩,性温暖。"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补脾,止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樱额

药材名称樱额

拼音Yīnɡ é

英文名Fruit of Pubescent Bird Cherry

别名樱额梨、稠梨子、臭李子、玛嘎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盛京通志》:樱额梨,果形如野葡萄而稍小,色黑,味甘涩。屑为面,暑月调水服之,可以止泻。

2.《纲目拾遗》:樱额,果属也。产关东乌喇口外。其树丛生,果形如野黑葡萄而稍小,鲜实甚美,晒干为末,可以致远。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毛叶稠李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dus racemosa(Lam.)Gilib.var.pubescens(Regel et Tiling)Schneid.[Prunus padus L.var.pubescens Regel et Til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毛叶稠李 落叶乔木,高达8-10m。小枝红褐色或灰绿色,密被棕褐色长柔毛,老枝黑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1-1.5cm,密被棕色长柔毛,先端两侧各具一腺体;托叶线形,早落;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倒卵形,长4-10cm,宽2-4.5cm,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密被棕褐色长柔毛,边缘为开展或贴生重锯齿,或为不规则近重锯齿,锯齿披针形。花两性;总状花序长7-10cm,基部常有2-3小叶,并密被褐色长柔毛;萼筒钟状,比萼片稍长;萼片5,三角状卵形,边缘带腺细锯齿;花瓣5,白色,基部楔形,有短爪;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排成不规则2轮;雄蕊1,柱头盘状。核果卵球形,先端有尖头,直径8-10mm,红褐色至黑色;核有皮状褶皱。花期4-5月,果期5-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1900m的山坡林中、山谷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及河南等地。

性状果实呈类球形或卵球状,直径4-8mm,表面褐色。果肉内有果核1枚,质坚硬,表面有不规则皱纹,种仁淡黄色,富油质。气微,味甜、微涩。

化学成分果实含糖分,种子含油量38.79%,树皮含鞣质。

药理作用抗生作用:原种稠李 Prunus padus L.的叶或芽中含黄色挥发油(夏季含量最高),有抗生作用,1∶8000-10000浓度于2-3分钟内可使小虫(Coleps)致死。此挥发油能降低触酶、过氧化氢酶、酪氨酸酶的活力,对黄嘌吟脱氢酶、酯酶等无影响。

性味甘、涩;温暖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健脾止泻。主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纲目拾遗》:补脾,止泄泻。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西伯利亚青兰

    药材名称西伯利亚青兰拼音Xī Bó Lì Yà Qīnɡ 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大花荆芥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peta sibirica L.[Dracocephalum si

  • 蓝胡麻草

    药材名称蓝胡麻草拼音Lán Hú Má Cǎo别名皮虎怀[傣]来源玄参科蓝胡麻草Centranthera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以全

  • 藏紫菀

    药材名称藏紫菀拼音Cánɡ Zǐ Wǎn别名青菀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缘毛紫菀的头状花序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souliei Franch.采收和储藏:5-7月开花期采收头状花,阴干

  • 葫芦茶根

    《中药大辞典》:葫芦茶根药材名称葫芦茶根拼音Hú Lu Chá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种植物葫芦茶的根。夏、秋采集。性味《贵州草药》:"性平,味微苦辛。"

  • 细穗爵床

    《全国中草药汇编》:细穗爵床药材名称细穗爵床拼音Xì Suì Jué Chuánɡ来源爵床科细穗爵床Justicia leptostachya Hemsl.,以

  • 毒蛆草

    药材名称毒蛆草别名透骨草、一马光、接生草、老婆子针线来源毒蛆草科(透骨草科)毒蛆草Phryma leptostachya L. var. asiatica Hara,以全草、叶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陕

  • 五气朝阳草

    《中药大辞典》:五气朝阳草药材名称五气朝阳草拼音Wǔ Qì Zhāo Yánɡ Cǎo别名追风七、见肿消、追风草、乌金丹(《陕西中草药》)。出处《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来源为蔷薇科植物

  • 山百足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百足药材名称山百足别名小球子草、小叶球子草、入地蜈蚣、过界蜈蚣、石蜈蚣、过岭蜈蚣、上山蜈蚣来源百合科山百足Peliosanthes minor Yamamoto,以根状茎及根入药

  • 峨眉紫金牛

    药材名称峨眉紫金牛拼音é Méi Zǐ Jīn Niú别名红豆子、点抵改房、两逊逊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尾叶紫金牛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caudata Hemsl.采收和储藏

  • 鲩鱼胆

    《中药大辞典》:鲩鱼胆药材名称鲩鱼胆拼音Huàn Yú Dǎ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鲤科动物草鱼的胆。冬季收集,阴干。性味①《本草拾遗》:"苦。"②《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