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狗娃花

狗娃花

药材名称狗娃花

拼音Gǒu Wá Huā

英文名root of Hispid Heteropappus

别名狗哇花、斩龙戟

出处始载于《拉汉种子植物名称》。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狗娃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teropappus hispidus (Thunb.) Less. [Aster hispidus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狗娃花 一或二年生草本,高30-50cm,有时达150cm。主根纺锤形。茎单生或数个丛生,多少被粗毛。叶互生;下部叶有长柄,倒卵形,长4-13cm,宽0.5-1.5cm,先端钝或圆形,基部渐狭,全缘或有疏齿,两面被疏毛或无毛,质薄;中部叶长圆状披针形或条形,较小,常全缘;上部叶小,条形。头状花序,径3-5cm,单生于枝端而排成伞房状;总苞半球形,长7-10mm,径10-20mm;总苞片2层,近等长,内层边缘膜质,具粗毛,常有腺点;舌状花约30多个,管部长约2mm,舌片浅红色或白色,条状长圆形,长12-20mm,宽2.5-4mm05-6-21管状花有5裂片,其中1裂片较长。瘦果倒卵形,扁,长2.5-3mm,宽约1.5mm,有细边肋,被密毛;冠毛在舌状花极短,白色,膜片状,或部分带红色,糙毛状;在管状花糙毛状,初白色,后带红色,与花冠近等长。花期7-9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荒地、路旁、林缘木求鱼及草地。

资源分布:广泛分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赤见于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及四川等地。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疮肿;蛇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解毒消肿的功能。用于疮肿、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鹿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药药材名称鹿药拼音Lù Yào别名偏头七、山糜子、磨盘七、盘龙七、螃蟹七、土飞七、小鹿药来源百合科鹿药属植物鹿药Smilacina japonica A. G

  • 海风藤

    《中国药典》:海风藤药材名称海风藤拼音Hǎi Fēnɡ Ténɡ英文名CAULIS PIPERIS KADSURAE别名爬岩香、风藤来源本品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 (Ch

  • 蔷薇根

    《中药大辞典》:蔷薇根药材名称蔷薇根拼音Qiánɡ Wēi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根。全年可采,挖取后,洗净晒干。化学成分根含委陵菜酸。根皮含鞣质23.3%。鲜叶含维生

  • 鸡心七

    药材名称鸡心七拼音Jī Xīn Qī别名荁、乌泡连、如意草、山羊臭、母犁头草、白三百棒、红三百棒来源堇菜科堇菜属植物鞘柄堇菜Viola vaginata Maxim.,以全草,根状茎入药。秋后采,洗净

  • 鸭脚艾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脚艾药材名称鸭脚艾拼音Yā Jiǎo ài别名四季菜、真珠菜、珍珠菊、肺痨草、鸭脚菜、甜菜子、刘寄奴[广西]来源菊科艾属植物白苞蒿Artemisia lactiflor

  • 雷公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雷公藤药材名称雷公藤拼音Léi Gōnɡ Ténɡ别名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来源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 玫瑰花

    《中国药典》:玫瑰花药材名称玫瑰花拼音Méi Gui Huā英文名FLOS ROSAE RUGOSAE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花蕾。春末夏初花将开放

  • 石通

    药材名称石通别名短尾铁线莲、山木通、红钉耙藤、小木通、链架拐来源毛茛科石通Clematis brevicaudata DC.,以藤茎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至四川、贵州。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

  • 波缘假瘤蕨

    药材名称波缘假瘤蕨拼音Bō Yuán Jiǎ Liú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波缘假瘤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matopsis engleri(Luerss.)H.Ito[Pol

  • 鼻血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鼻血草药材名称鼻血草拼音Bí Xiě Cǎo别名红活美、滇荆芥、土荆芥来源唇形科滇荆芥属植物蜜蜂花Melissa axillaris (Benth.) Bakh.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