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白梅

白梅

《中药大辞典》:白梅

药材名称白梅

拼音Bái Méi

别名盐梅(《尚书》),霜梅(《纲目》),白霜梅(《本草便读》)。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未成熟果实,经盐渍而成。

制法齐民要术》:"作白梅法,梅子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

性味酸涩咸,平。

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②《纲目》:"酸咸,平,无毒。"

③《本草从新》:"酸涩咸,平。"

功能主治治喉痹,泻痢烦渴,梅核膈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

①陶弘景:"白梅亦应(与乌梅)相似,今人多用白梅和药,以点痣蚀恶肉。"

②《本草拾遗》:"刺在肉中,嚼白梅封之,刺即出。"

③《日华子本草》:"治刀箭(伤),止血,研敷之。"

④《本草图经》:"除痰。"

⑤《本草蒙筌》:"捣烂成膏,敷攻恶毒,治妇人乳痈,拔肉中箭簇;中风紧闭牙关,急宜将肉摩擦。"

⑥《纲目》:"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功同乌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噙咽津液或入丸剂。外用:擦牙、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本草从新》:"多食损齿伤筋。"

复方①治喉痹乳蛾:㈠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日,取梅汁入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猪牙皂角三十条。为细末,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风痰厥,牙关不开,用此擦之尤佳。(《纲目》水梅丸)㈡白梅包生矾末作丸含咽,或纳吞之。(《圣济总录》)

②治霍乱吐利:盐梅煎汤,细细饮之。(《如宜方》)

③治梅核膈气:半青半黄梅子,每个用盐一两,淹一日夜,晒干,又浸又晒,至水尽乃止,用青钱三个,夹二梅,麻线缚定,通装磁罐内,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一枚,含之咽汁,入喉即消。(《龚氏经验方》)

④治痈疽已溃未溃皆可用:盐白梅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香油调涂四围。(《易简方》)

⑤治金疮:烧干梅作炭,捣末之,敷一宿。亦治被打伤。(《千金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梅

药材名称白梅

拼音Bái Méi

英文名Linesless charcoal, Salted immature plum

别名盐梅、霜梅、白霜梅。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果实经盐渍而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采摘未成熟果实,用盐水浸渍,日晒夜渍,约经 10d即成,久则表面生霜。

原形态梅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生境分部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性状果实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径2-3cm。表面绿白或黄棕色,有白霜,果肉肉质。剥开果肉可见椭圆形果核,类白色,表面可见蜂窝状小孔。气微香,味酸、咸。

炮制齐民要术》:作白梅法,梅子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

性味酸涩咸;平;无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利咽生津,涩肠止泻,除痰开噤,消疮,止血。。主咽喉肿痛,烦渴呕恶,久泻久痢,便血,崩漏,中风惊痫,痰劂口噤,梅核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噙咽津液或入丸剂。外用:擦牙、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本草从新》:多食损齿伤筋。

各家论述1.陶弘景:白梅亦应(与乌梅)相似,今人多用白梅和药,以点痣蚀恶肉。

2.《本草拾遗》:刺在肉中,嚼白梅封之,刺即出。

3.《日华子本草》:治刀箭(伤),止血,研敷之。

4.《本草图经》:除痰。

5.《本草蒙筌》:捣烂成膏,敷攻恶毒,治妇人乳痈,拔肉中箭簇;中风紧闭牙关,急宜将肉摩擦。

6.《纲目》: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功同乌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走马胎叶

    《中药大辞典》:走马胎叶药材名称走马胎叶拼音Zǒu Mǎ Tāi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走马胎"条。性味《陆

  • 羊七莲

    药材名称羊七莲拼音Yánɡ Qī Lián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elliptica(Thunb.)Ching[Polypodium ellipti

  • 中华石龙尾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石龙尾药材名称中华石龙尾别名蛤胆草、华石龙尾、过塘蛇来源玄参科中华石龙尾Limnophila chinensis (Osb.) Mer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

  • 马兜铃

    《中国药典》:马兜铃药材名称马兜铃拼音Mǎ Dōu Línɡ英文名FRUCTUS ARISTOLOCHIAE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马兜铃A

  • 鸭皂树根

    《中药大辞典》:鸭皂树根药材名称鸭皂树根拼音Yā Zào Shù Gēn别名绒祖刺(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洋梅花刺根(《云南经济植物》)。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

  • 卷心菜

    药材名称卷心菜别名圆白菜、莲花白、包菜来源十字花科卷心菜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栽培。化学成分叶含有维生素U样因子,一般认

  • 云南重楼

    药材名称云南重楼拼音Yún Nán Zhònɡ Lóu英文名Rhizoma Paridis Yunnanensis别名滇重楼、草河车、独脚莲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云南

  • 石榴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榴叶药材名称石榴叶拼音Shí Liu Yè来源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以叶入药。夏秋采,晒干。性味酸、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

  • 面筋

    药材名称面筋拼音Miàn Jīn出处宁原《食鉴本草》来源为小麦面和麸皮入水揉洗后所获得的胶粘状物质。性味甘,凉。①宁原《食鉴本草》:"性凉寒。"②《纲目》:"甘

  • 酒饼婆

    《中药大辞典》:酒饼婆药材名称酒饼婆拼音Jiǔ Bǐnɡ Pó别名酒饼叶、石龙叶、土枇杷(《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紫玉盘的叶或根。原形态紫玉盘,又名:油椎,酒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