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背三七

白背三七

《中药大辞典》:白背三七

药材名称白背三七

拼音Bái Bèi Sān Qī

别名大肥牛(《广州植物志》),土生地、白仔菜药、散血姜(《广西药植图志》),土田七(《广西中药志》),三百棒、地滚子,大救驾、百步还阳、石三七、树三七(《云南中草药》),大绿叶、接骨丹(《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子菜根茎。秋、冬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白子菜,又名:鸡菜。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块状。茎紫红色,被短毛。叶根生;长卵形成矩圆状倒卵形,长9~15厘米,宽8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尖,有时有两耳,叶缘具不规则缺刻及锯齿,并有灰白色短缘毛,上面绿色,秃净或疏被灰白色短毛,主脉上较多,下面浅绿色或紫红色,主脉突出,上被疏短毛,网脉干时呈黑色;叶柄短或无。花茎根出,疏被短毛。头状花序顶生,数朵,径1~1.5厘米;总苞2轮,缘状披针形,外轮短,疏寓,内轮覆瓦状排列,倍长于外轮,疏被灰白色短毛;花全部管状,金黄色;雄蕊5,花药联合,内藏,着生于冠管的1/2处;雌蕊花柱细长,外露,柱头2裂。瘦果成熟时深褐色,有线条,冠毛白色。花期春束至冬初。

生境分部喜生于潮湿的阴地上。分布台湾至华南。西南一带。

性状根茎肥大、肉质,呈团块状,径2~3厘米,新鲜时灰黄色,侧生茎芽多枚,短圆锥状,有的可见环节。折断面灰白色。产广西等地。

性味甘,凉。

①《广西药植图志》:"味甘,性凉。"

②《广西中药志》:"味淡,性平,无毒。"

③《云南中草药》:"咸微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消肿。治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痈肿,烫伤。跌打损仿,刀伤出血。

①《广西药植图志》:"煮汤内服,凉血解毒;捣烂外敷跌打伤,消肿散瘀;又用以敷热痈,散痛消肿。经九蒸十晒,浸酒或煎汤服补血。"

②《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舒筋活络。治骨折,外伤出血,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疮痈,消肿散毒:土生地、雾水葛等分。捣烂敷。(《广西药植图志》)

②治烫火伤、刀伤:大绿叶根粉,加糖调成糊状,包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跌打损伤:土生地、荆芥等分。捣烂,好酒炒敷。(《广西药植图志》)

备注本植物的茎叶(白背三七茎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背三七

药材名称白背三七

拼音Bái Bèi Sān Qī

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Divaricate Gynura

别名大肥牛、枪刀药、清心菜、土生地、白仔菜药、散血姜、土田七、白血皮菜、胡豆七、胖儿草、三百棒、地滚子、磊救驾、百步还阳、石三七、树三七、大绿叶、接骨丹、玉枇杷、金丝枇杷、白东枫、厚面皮、鸡菜、白番苋、白红菜、疔拔、叉花三七、大晕病药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nura diuaricata (L.) DC. [G. oualis DC.; G.pseudo-china (L.) DC.]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白子菜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茎块状,坚实,具多数细长须根。茎圆柱形,常常紫红色;被白以柔毛。单叶互生,多聚生于茎的下部,稍厚,略带肉质;茎下部叶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卵形,长5-12cm,宽2.5-4.5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有时有两耳,边缘有粗锯齿和白色睫毛,齿尖有腺体,两面具柔毛,有短叶柄;茎上部叶的边缘有时作不规则的羽状分裂,无叶柄。头状花序排列成扩展的伞房花丛,黄色;总苞1列,总苞片膜质,总苞基部有数枚小苞片;全为管状花,冠管上部膨大,先端5齿;雄蕊5;花柱先端分成2条,有细长钻形附器。瘦果深褐色;冠毛多数,白色。花期5-6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野疏林下或栽培于农舍附近田边地角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块状,具细长须根。茎圆柱形,棕紫色,被短毛,叶互生,多皱缩,完整叶片呈长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5-15cm,宽2.5-8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有时有两耳,叶缘具不规则缺刻及锯齿,上下表面均具柔毛。有时可见头状花序或总苞。瘦果深褐色,冠毛白色。气微,味淡。

性味味辛;淡;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止痛;止血。主咳嗽;疮疡;烫炎伤;跌打损伤;风湿痛;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敷。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图志》:煮汤内服,凉血解毒;捣烂外敷跌打伤,消肿散瘀;又用以敷热痈,散痛消肿。经九蒸十晒,浸酒或煎汤服补血。

2.《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舒筋活络。治骨折,外伤出血,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高粱火焰苞

    药材名称高粱火焰苞拼音Gāo Liɑnɡ Huǒ Yàn Bāo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幼穗感染丝黑穗菌后产生的病穗。功能主治治吐血,便血:红痢,黑痢。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广东耳草

    药材名称广东耳草拼音Guǎnɡ Dōnɡ ěr Cǎo别名甜草来源茜草科广东耳草Hedyotis cantonensis [Oldenlandia cantonensis How],以全草入药。生境分

  • 冷水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冷水花药材名称冷水花拼音Lénɡ Shuǐ Huā别名水麻叶[四川]来源荨麻科冷水花属植物冷水花Pilea notata Wright,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性味淡

  • 臭梧桐花

    《中药大辞典》:臭梧桐花药材名称臭梧桐花拼音Chòu Wú Tónɡ Huā别名龙船花(《泉州本草》)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花。功能主治治头风,痢疾,

  • 石斛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斛药材名称石斛拼音Shí Hú英文名HERBA DENDROBII别名吊兰[四川]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

  • 猪肝

    《中药大辞典》:猪肝药材名称猪肝拼音Zhū Gān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肝。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甘苦,温。①《千金·食治》;"

  • 天麻子

    药材名称天麻子拼音Tiān Má Zi别名还筒子(《卫生杂兴》)。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天麻"条。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

  • 炸腰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炸腰果药材名称炸腰果别名镰叶解宝树来源椴树科扁担杆属植物镰叶扁担杆Grewia falcata C. Y. Wu,以全株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研末。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止血。

  • 剪刀股

    《全国中草药汇编》:剪刀股药材名称剪刀股拼音Jiǎn Dāo Gǔ别名鸭舌草、鹅公英来源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剪刀股Ixeris debilis A. Gray [I. japonica Nakai; La

  • 簇生卷耳

    药材名称簇生卷耳来源石竹科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感冒,乳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