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红轮千里光

红轮千里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轮千里光

药材名称红轮千里光

别名甲客儿[藏名]

来源菊科红轮千里光Senecio flammeus Turcz. ex DC.,以全草、花入药。

生境分部西北及东北部。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全草:清热解毒。主治疔毒痈肿。

花:活血调经。

用法用量0.5~1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轮千里光

药材名称红轮千里光

拼音Hónɡ Lún Qiān Lǐ Guā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红轮千里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necio flammeus Turcz. Ex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红轮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20-70cm。茎直立,被白色蛛丝状密毛。下部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8-9cm,宽2-2.5cm,下部渐狭成具翅而半抱茎的长柄,边缘有具小尖头的齿,下面或两面被蛛丝状密毛;中部以上叶长圆形,基部抱茎,无柄;上部叶小,条形。头状花序,3至7、8个排列成假伞房状,梗长1.5-3cm,被密绵毛;总苞杯状,直径1-1.2cm,长约5cm,总苞片1层,紫黑色,条形;筒状花多数,紫黄色。瘦果,近圆柱形,有纵肋,被毛,冠毛污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北部至东北部各地。

化学成分含矢车菊素葡萄糖甙(cyanidin glucoside)。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主痈肿疔毒;咽喉肿痛;蛇咬伤;蝎、蜂螫伤;目赤肿痛;湿疹;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吉林乌头

    药材名称吉林乌头拼音Jí Lín Wū Tóu英文名Root of Kirin Monkshood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莨科植物吉林乌头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

  • 滇苦菜

    药材名称滇苦菜拼音Diān Kǔ Cài别名苦马菜、滇苦苣菜来源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天泡子

    《中药大辞典》:天泡子药材名称天泡子拼音Tiān Pào Zǐ别名沙灯笼(《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灯笼草、水灯笼、打卜草、打额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天泡草,王母珠、黄灯笼(《常用

  • 长瓣马铃苣苔

    《全国中草药汇编》:长瓣马铃苣苔药材名称长瓣马铃苣苔来源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植物长瓣马铃苣苔Oreocharis acericula (S. Moore) Clarke,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

  • 枇杷叶

    《中国药典》:枇杷叶药材名称枇杷叶拼音Pí Pá Yè英文名FOLIUM ERIOBOTRYAE别名卢橘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

  • 千里找根

    药材名称千里找根拼音Qiān Lǐ Zhǎo Gēn别名小赖藤(《云南中草药选》),绿包藤,癞浆包藤(《云南恩茅中草药选,),克赛麻奈(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皱波青牛胆的藤茎。秋

  • 红扁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扁藤药材名称红扁藤别名背带藤来源葡萄科红扁藤Vitis chungii Metc.,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江西、福建、广东。性味甘、涩,平。功能主治消肿拔毒。治疮痈疖肿。用法用量3

  • 散瘀草

    药材名称散瘀草别名退血草、散血草、白毛筋骨草、地龙胆、紫背金盘、破血丹、石灰菜来源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散瘀草Ajuga nipponensis Makino,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苦,寒。

  • 黄花仔

    药材名称黄花仔拼音Huánɡ Huā Zǎi别名吸血草(《闽南民间草药》),索仔草(《实用中草药》)。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粘毛黄花稔或心叶黄花稔的叶或根。原形态①粘毛黄花稔多

  • 花拐藤根

    《中药大辞典》:花拐藤根药材名称花拐藤根拼音Huā Guǎi Ténɡ Gēn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帘子藤的根。随时可乘,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帘子藤,又名:花拐藤。常绿攀援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