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美花风毛菊

美花风毛菊

药材名称美花风毛菊

拼音Měi Huā Fēnɡ Máo Jú

英文名all-grass of Beautifulflower Saussurea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美花风毛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ulchella Fis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美花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状茎纺锤形。茎直立,上部分枝,被短毛和腺点或近无毛。基生叶和下部叶有长柄;上部叶披针形或条形,羽状浅裂或全缘,有短柄或几无柄,两面有短粗毛和腺点;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条形或披针状条形,长渐尖,又分裂或有齿。头状花序,直径10-15cm,多数在茎枝顶端排列成密伞房状或圆锥状,有长梗;总苞球形或球状钟形,总苞片多层,被疏短毛,外层条形,中层和内层卵形或长圆形,先端有膜质、粉紫色、圆形具齿的附片,糙毛状,内层羽毛状。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灌丛、草炙子及河岸。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美花风毛菊内酯(saurin),矢功菊素-3-O-β-D-葡萄糖甙(cyanidin-3-O-β-D-glucoside),芸香甙(rutin),槲皮甙(quercitrin),芹菜素-7-O-β-D-葡萄鼠李糖甙(api-genin-7-O-β-D-glucoprhamnoside)。

性味味辛;苦;性寒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除湿;止痛。主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湿热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止血,止痛解热的功能。用于风湿关节炎,腹泻等证。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皂角菌

    药材名称皂角菌别名树舌、赤色老母菌、扁木灵芝、扁芝、扁蕈、白斑腐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皂角菌Ganoderma applanatum (Pers. ex Gray) Pat.,以子实体入

  • 垂丝海棠

    《中药大辞典》:垂丝海棠药材名称垂丝海棠拼音Chuí Sī Hǎi Tánɡ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垂丝海棠的花。2月采收。原形态乔木,高达5米,树冠疏散。小枝幼时紫色,初有毛

  • 翅柄铁线蕨

    《中药大辞典》:翅柄铁线蕨药材名称翅柄铁线蕨拼音Chì Bǐnɡ Tiě Xiàn Jué别名猪鬃草、猪鬃七(《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铁线蕨科植物团羽铁线蕨

  • 乌头附子尖

    《中药大辞典》:乌头附子尖药材名称乌头附子尖拼音Wū Tóu Fù Zǐ Jiān别名川乌头尖(《养生必用方》),附子尖(《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川乌尖(《澹寮方》)。出处《纲目》

  • 白栎蔀

    《中药大辞典》:白栎蔀药材名称白栎蔀拼音Bái Lì Bù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白栎果实上带有虫瘿的总苞。原形态白栎,又名:金刚栎,白反栎、栭栎、柞子柴

  • 红毛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毛七药材名称红毛七拼音Hónɡ Máo Qī别名红毛三七、葳严仙、海椒七、鸡骨升麻来源为小檗科牡丹草属植物类叶牡丹Leontice robustum (Max

  • 陈皮

    药材名称陈皮拼音Chén Pí英文名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别名橘皮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

  • 滇姜三七

    药材名称滇姜三七别名姜三七[云南]来源姜科曲蕊姜属植物曲蕊姜Camptandra yunnanensis (Gagnep.) K. Schum.,以球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去皮和毛,切片晒干研末。性味

  • 鹿齿

    《中药大辞典》:鹿齿药材名称鹿齿拼音Lù Chǐ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牙齿。原形态形态详"鹿茸"条。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留血,鼠瘘,心

  • 小悬钩子

    药材名称小悬钩子别名莓子、覆盆子[青海]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石生悬钩子Rubus saxatilis L.,以全株及果实入药。夏秋采全株,晒干。夏末果实近成熟时,摘取果实,于沸水中微浸,捞出,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