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羖羊角

羖羊角

《中药大辞典》:羖羊角

药材名称羖羊角

拼音Gǔ Yánɡ Jiǎo

出处《本经》

来源为牛科动物雄性山羊雄性绵羊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小白鼠接种艾氏腹水癌后9天,灌胃给予绵羊角100%煎剂,0.1毫升/10克/日或按5%的浓度混于饲料中,给药后第四周,前者按瘤体积计算,其抑制串为79.69%,按瘤重计算,其抑制率为75.43%,绵羊角混于饲料者,按瘤体积计算,其抑制率为46.24%,按瘤重计算,其抑制率为31.65%,灌胃法较混入饲料者抑瘤效果好。

性味咸,凉。

①《本经》:"味咸,温。"

②《别录》:"苦,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大寒。"

归经入肝、心经。

①《本草经疏》:"肺、心、肝三经。"

②《要药分剂》:"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镇惊,明目,解毒。治小儿惊痫,风热头痛,烦闷,吐血,青盲,肿毒。

①《本经》:"主青盲,明目,杀疥虫,止寒泄,止惊悸。"

②《别录》:"疗百节中结气,风头痛,及吐血,妇人产后余痛。"

③《药性论》:"治产后恶血,烦闷,烧灰,酒服之。又治小儿惊痫。"

④《食疗本草》:"烧角作灰,治漏下恶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烧存性入散剂。外用:烧研调敷。

注意本草经集注》:"菟丝子为使。"

复方①治小儿痫疾:羖羊角,烧存性,以酒服少许。(《普济方》)

②治风,心烦恍惚,腹中痛,或时闷绝而后苏:羖羊角屑,微炒,捣细罗为散。不计时侯,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③治卒吐血不止:桂心一两,羊角二枚(炙令焦黄)。上药,捣罗为末。不计时候,以糯米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打扑伤痛:羊角屑,以沙糖水拌,瓦焙焦,为末。每热酒下二钱,仍揉痛处。(《简便单方》)

⑤治身面卒得赤癍,或瘰子肿起:羖羊角,烧灰,鸡子清和涂。(《肘后方》)

⑥治水泻多时不瘥:羖羊角一枚。用白矾填满,烧为灰,研细为散。每于食前,以新汲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羊角,乃肺、肝、心三经药也,而入肝为正。《本经》咸温,《别录》苦微寒,甄权大寒,察其功用、应是苦寒居多,非苦寒则不能主青盲、惊悸、杀疥虫及风头痛、吐血也。盖青盲,肝热也;惊悸,心热也;疥虫,湿热也;风头痛,火热上升也;吐血,热毒伤血也;苦寒总除诸热,故能疗如上等证也。其主百节中结气与妇人产后余痛,亦指血热气壅者而言。"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羖羊角

药材名称羖羊角

拼音Gǔ Yánɡ Jiǎo

英文名Male goat horn or male sheep horn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唐本草》:羊角,以青缎为佳,余不入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雄性山羊或雄性绵羊的角。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apra hircus Linnaeus2.Ovis arie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收,锯角,干燥。

原形态1.山羊,体长1-1.2cm,体重10-35kg。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不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

2.绵羊,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最小不过20kg,最大可达150-200kg。外形特征亦有多样。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无角;有的仅雄性有角。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具有两层: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内层为纤细的绒毛,藉以保温。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开口于前部。具有泪腺。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为饲养家畜之一,口种颇多。

2.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多达300余种。群居动物,以草类粉良。怕热不怕冷。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几遍全国,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

性状性状鉴别(1)山羊角,呈长圆锥形而侧扁,长约26cm。一侧凹入呈沟状,另一侧凸起呈脊状,尖端稍弯曲。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内有骨塞,骨塞中部呈空洞状。质坚硬,刨片坚韧且富弹性。气微,味淡。

(2)绵羊角,形体较大,弯曲呈螺旋状。表面黄白色,有众多横沟纹。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小自鼠接种艾氏腹水癌后3天,灌胃给予绵羊角100形煎剂,0.1ml/10g/日或按5怒的浓度混于饲料中,给药后第四周,前者按瘤体积计算,其抑制串为79.69%,按瘤重计算,其抑制率为75.43%,绵羊角混于饲料者,按瘤体积计算,其抑制率为全6.24%,按瘤重计算,其抑制率为31.65%,灌胃法较混入饲料看抑瘤效果好。

性味味苦;咸;性寒

归经肝;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镇惊;明目;解毒。主风热头痛;温病发热神昏;烦闷;吐血;小儿惊痫;惊悸;青盲内障;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烧存性研末。外用:适量,烧灰研末调敷。

注意本草经集注》:冤丝子为使。

复方①治小儿痫疾:GU羊角,烧存性,以酒服少许。(《普济方》)②治风,心烦恍惚,腹中痛,或时闷绝而后苏:GU羊角屑,微炒,捣纲罗为散。不计时候, 以温酒调下--钱。(《圣惠方》)③治卒吐血不止:桂心一两,羊角二枚(炙令焦黄)。上药,捣罗为末。不计时候,以糯米粥次,调下二钱。 (《圣惠方》)④治打扑伤痛: 羊角屑,以沙糖水拌,瓦焙焦,为末。每热酒下二钱,仍揉痛处。(《简便单方》)⑤治身面卒得赤癍,或瘭子肿起,GU羊角,烧灰,鸡子清和涂。(肘后方》)⑥治水泻多时不痉:GU羊角一枚,用白矾填满,烧为灰,研细为散。每于食前,以新汲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羊角,乃肺、肝、心三经药也,而人肝为正。《本经》咸温,《别录》苦微寒,甄极大寒,察其功用,应是苦寒居多,非苦寒则不能主青盲、慷悸、杀疥虫及风头痛、吐血也。盖青盲,肝热也;惊悸中热也;疥虫,湿热也;风头痛,火热上升也;吐血,热毒伤血也;营寒总除诸热,放能疗加上等证也。其主百节中结气与妇人产后余痛,亦指血热气蛮者而言。

2.《本经》:主青盲,明目,杀疥虫,止寒泄,止惊悸,3.《别录》:疗百节中结气,风头痛,及吐血,妇人产后余涌。

4.《药性论》:治产后恶血,烦闷,烧庆,酒服之。又治小儿惊洞。

5.《食疗本草》:烧角作灰,治漏下恶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鸊鷉

    《中药大辞典》:鸊鷉药材名称鸊鷉拼音Bì Tī别名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本草

  • 三钻风

    《中药大辞典》:三钻风药材名称三钻风拼音Sān Zuàn Fēnɡ别名山胡椒、升子树叶(《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三丫乌药的树皮。全年可采。原形态三丫乌药,又名:香丽

  • 大果榆

    药材名称大果榆别名黄榆、山榆、毛榆来源榆科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陕西、山东、安徽。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祛痰,利尿,杀虫。痰多咳嗽:大果

  • 牛藤

    药材名称牛藤拼音Niú Ténɡ别名野木瓜、七姐妹藤、六叶野木瓜、石月、郁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那藤或尾叶那藤的茎和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tauntonia hexaphylla(Thu

  • 小儿血参

    药材名称小儿血参拼音Xiǎo ér Xuè Shēn别名笔龙胆、路边红、爪米草、二郎箭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深红龙胆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tiana rubzcunda Franc

  • 旋鸡尾

    《中药大辞典》:旋鸡尾药材名称旋鸡尾拼音Xuán Jī Wěi别名线鸡尾、七星草(《草木便方》),剑刀草、剑刀蕨、连贴草、七星剑、毛连草(《广西中兽医药植》),七星凤尾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苏土藁本

    药材名称苏土藁本拼音Sū Tǔ Gǎo Běn别名山藁本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泽芹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um suaue Walter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

  • 桑椹

    《中国药典》:桑椹药材名称桑椹拼音Sānɡ Shēn英文名FRUCTUS MORI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干燥果穗。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性状本品为聚花

  • 三叉苦

    药材名称三叉苦拼音Sān Chā Kǔ别名三桠苦、小黄散、鸡骨树、三丫苦、三枝枪、三叉虎来源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 (Spreng.)Merr.,以根及叶入药。全年可采,根洗

  • 兔打伞

    药材名称兔打伞拼音Tù Dǎ Sǎn别名望江南、猴巴掌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头橐吾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laria japonica (Thunb.) Less. [Ar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