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翻白柴

翻白柴

《中药大辞典》:翻白柴

药材名称翻白柴

拼音Fān Bái Chái

别名木帚子(《中国树木分类学》),柳叶栒子(《经济植物手册》),把把柴(《四川中药志》)。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米麻全株

原形态常绿或半常绿灌木。茎紫红色,幼校有绒毛簇生。叶椭圆状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6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有皱纹,下面叶脉明显,5~12对;叶柄长3~5毫米,中肋略呈红色。伞房花序,顶生,密被细绒毛,直径3~5厘米;花萼绿毛,被毛,萼齿5,短尖,萼管与子房合生;花瓣5,白色;雄蕊20,花丝白色,花药紫红色;子房半下位,花柱数枚,离生。果实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红色,光泽,有2~3核。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顶岩石等处。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性凉,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除风热。治干咳失音,脾湿发黄,肠风下血及小便短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①治干咳失音:翻白柴、玄参麦冬诃子。共煎水服。

②治肠风下血:翻白柴、野地瓜根、白麦、酸汤杆、槐花。共炖猪大肠服。(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翻白柴

药材名称翻白柴

拼音Fān Bái Chái

英文名Root of Willowleaf cotoneaster

别名木帚子、柳叶栒子、把把柴、山米麻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柳叶栒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toneaster salicifolius Franch.

原形态柳叶栒子 半常绿或半常绿灌木,高达5m。枝条开张,小枝灰褐色,一年生枝红褐色,嫩时被绒毛,后渐脱落。叶互生;叶柄粗壮,长4-5mm,通常红色,具绒毛;叶片椭圆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8.5cm,宽1.5-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灰白色绒毛及白霜,叶脉上面下陷,下面突起。花两性;花多密生成复聚伞花序,总花梗及花梗密被灰白色绒毛;苞片细小,线形,早落;花直径5-6mm;萼筒钟状,萼片5,外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花瓣5,平展,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20,稍长于花瓣或近等长,花药紫色;花柱2-3,离生,比雄蕊稍短;子房先端具柔毛。果实近球形,深红色,内有小核2-3。花期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3000m的山地或沟边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苦;凉

归经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祛风,止血利尿。主干咳失音,湿热发黄,肠风下血,小便短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复方①治干咳失音:翻白柴、玄参麦冬诃子。共煎水服。②治肠风下血:翻白柴、野地瓜根、白麦、酸汤杆、槐花。共炖猪大肠服。(性昧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稻草

    《中药大辞典》:稻草药材名称稻草拼音Dào Cǎo别名稻穰(《广雅》),稻藁(《崔氏纂要方》),稻杆(刘禹锡《传信方》),禾秆(《纲目》)。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茎叶。化学成分

  • 半边藕

    药材名称半边藕拼音Bàn Biān ǒu来源药材基源:为双扇蕨科植物中华双扇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teris chinensis Chris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去附叶,鲜用

  • 海鳗头

    药材名称海鳗头拼音Hǎi Mán Tóu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鳗科动物海鳗的头。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aenesox cinereus(Forskal)采收和储藏:捕后,剁下头,洗净,鲜用。原形态海鳗

  • 蔓荆子叶

    药材名称蔓荆子叶拼音Màn Jīnɡ Zǐ Yè别名白背叶(《岭南采药录》)。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叶或枝叶。化学成分蔓荆的细枝(干)含挥发油0.11

  • 败酱

    《中药大辞典》:败酱药材名称败酱拼音Bài Jiànɡ别名鹿肠(《本经》),鹿首、马草、泽败(《别录》),鹿酱(《药性论》),酸益(《日华子本草》),苦菜、苦蘵(《纲目》),野苦菜

  • 益智仁

    《中药大辞典》:益智仁药材名称益智仁拼音Yì Zhì Rén别名益智子(《开宝本草》),摘艼子(《中药材手册》)。出处《得配本草》来源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5~6月间果实

  • 紫萁贯众

    《中药大辞典》:紫萁贯众药材名称紫萁贯众拼音Zǐ Qí Guàn Zhònɡ英文名Rhizoma Osmundae别名大贯从、薇贯众、大叶狼衣来源为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

  • 野竹兰

    《中药大辞典》:野竹兰药材名称野竹兰拼音Yě Zhú Lán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小花火烧兰的根。秋季挖根,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5~65厘米。茎直立,上

  • 川梨

    药材名称川梨拼音Chuān Lí别名棠梨刺来源蔷薇科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ex D. Don,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

  • 棕榈根

    药材名称棕榈根拼音Zōnɡ Lǘ Gēn别名棕树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achycarpusfortunei(Hook.)H.Wend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