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花脸细辛

花脸细辛

《中药大辞典》:花脸细辛

药材名称花脸细辛

拼音Huā Liǎn Xì Xīn

别名花叶细辛、花脸猫、翻天印(《四川中药志》),水马蹄(《中国药植图鉴》),土细辛(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马蹄细辛(《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马兜铃种植物大花细辛带根全草。春、夏采收。洗净,晒干。广西则在冬季挖取全株,洗净风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有浅黄色匍匐的根状茎,有多数肉质根,顶端通常生二叶。叶大,质地厚,卵状椭圆形,长16~20厘米,宽约8~10厘米,顶端锐尖,基部心形,弯缺较窄;叶柄肉质,长14~20厘米,疏被短柔毛。花大,单生茎顶,直径达6厘米,紫褐色;花柄长2~9厘米;花被简短,裂片3,宽卵形,长约3厘米,宽约4厘米,基部具白色的横皱斑纹;雄蕊12。蒴果肉质,近球形;直径约2.5厘米。种子圆锥形,顶端渐尖,背面近平滑。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林下和溪边阴湿处。分布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地。产四川、湖南、江西、福建、江苏、浙江等地。

性状干燥的带根全草根茎粗壮,直或弧形弯曲,长约5~10厘米,粗3~4毫米;外表棕灰色或淡棕褐色,有多数环节,顶端残留皱缩的叶基或干缩的叶片,下部具少数细须根,皱纹不明显。断面粉白色。叶片皱折,质脆,呈枯绿色或枯褐棕色;以水浸泡后,展开观察,呈心脏形,表面有花斑;叶柄细长,紫褐色。气微香。以色带黄绿、根条肥壮、质地粉白者为佳。

性味辛,温。

①《四川中药志》:"辛微苦,温,无毒。"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温,有小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肺、脾二经。"

功能主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喘,风湿痛,跌伤。

①《四川中药志》:"散寒止咳,祛痰除风。治风寒湿邪头痛,咳嗽鼻塞声重。"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温经散寒,止咳定喘。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研末,2~3分。

注意《四川中药志》:"体虚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风湿感冒,头疼身痛:花脸细辛、防风苍术茯苓陈皮羌活。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跌打损茄,散瘀血:花脸细辛、红牛膝、红泽兰、透骨消。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花脸细辛

药材名称花脸细辛

拼音Huā Liǎn Xì Xīn

英文名Herb of Largeflower Wildginger

别名山焦根、花叶细辛、花脸猫、翻天印、水苕叶细辛、土细辛、山花椒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青城细辛的根、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arum splendenm (Maekawa)C.Y.Cheng et C.S.Yang[Hetrotropa splendens MaekawA;Asarum chingchengense C.Y.Cheng et C.S.Yang]。

采收和储藏:根及根茎秋、冬采挖,洗净,阴干。全草全年可采集,去杂质,阴干。

原形态大花细辛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节间长约1.5cm。叶柄长6-18cm;芽胞叶长卵形,有睫毛。叶片卵状心形、长卵形或近戟形,长6-10cm宽5-9cm,先端急尖,基部耳状深裂或近心形,上面中脉两旁有白色云斑,脉上和近边缘有短毛,下面绿色,无毛。花紫绿色,直径5-6cm;花梗长约1cm;花被管浅杯状或半球状,喉部稍缢缩,有宽大喉也直径约1.5cm,膜环不明显,内壁有格状网眼,花被裂片宽卵形,基部有半圆形乳突皱褶区;雄蕊药隔伸出,钝圆形;子房近上位,花柱先端2裂或稍下凹,柱头卵形,侧生。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竹林下或山坡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去南等地。

栽培1.气候土壤:喜较阴湿的环境,土壤以富含腐殖质而疏松、肥沃的夹沙土较好。

2.种植:用分株繁殖。四川地区在9-10月将全株挖起,剪断地下茎,分成单株,作为种苗。在整好的地上,开1.3m宽的高畦,把腐熟堆肥施入,与土壤拌匀,按行、株距各约16cm开穴,深约10cm,随开随栽,以土刚盖过心芽为止,盖土压紧,再盖土与畦面齐平。

3.本品植株矮小,要注意除草。除草一般以手拔除,以免损伤地下根茎,影响生长。栽后约10天,可施猪粪水过冬。第2年春季萌发新叶及夏季生长旺盛时,各再施猪粪水1次,冬季要撒施腐熟堆肥。

4.病虫害防治:虫害有蛞蝓蜗牛,可在早晨撒鲜石灰粉防治。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直径约3mm,节间长约1.5cm;断面黄白色。根平滑,灰黄色,直径2-3mm。叶片展开后呈卵状心形、长卵形或近戟形,长6-10cm,宽5-9cm,先端急尖,基部有耳状深理解,或近心形,叶面中脉两侧有白色云斑,脉上或近边缘有毛,叶背无毛。气芳香,味辛辣。

化学成分花脸细辛全草(干品)含挥发油0.8%,挥发油中成分有:a-蒎烯(a-pinene),樟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柠檬(limonene),1,8-桉叶素(1,8-cineole),异松油烯(terpinolene),芳样醇(linalool),樟脑(camphor),a-松油醇(a-terpineol),茶(naphthalene),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toluene),黄樟醚(safrole),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 eugenol),2,3,5-三甲氧基甲苯(2,3,5-trimethoxytoluene),橙花叔醇(nerolidol),细辛醚(asaricin),榄香脂素(elemicin),异榄香脂素(isoelemicin)等。

性味辛;温;有小毒

归经肺;脾;肝经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消肿解毒;化瘀止痛。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脑疽;瘰疬;牙痛;头痛;风湿痹痛;蛇犬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研末吹鼻;或捣烂外敷。

注意《四川中药志》:体虚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四川中药志》:散寒止咳,祛痰除风。治风寒湿邪头痛,咳嗽鼻塞声重。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温经散寒,止咳定喘。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痛,四肢麻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胡燕卵

    《中药大辞典》:胡燕卵药材名称胡燕卵拼音Hú Yàn Luǎn出处《别录》来源为燕科动物金腰燕的卵。原形态金腰燕,又名:胡燕、夏候(陶弘景),赤腰燕、巧燕、花燕儿、红腰家燕。体长约

  • 骡宝

    《全国中草药汇编》:骡宝药材名称骡宝拼音Luó Bǎo来源奇蹄目马科骡♂Equus asinus L. x ♀ 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驴骡(鴃騠)♂

  • 过坛龙

    《中药大辞典》:过坛龙药材名称过坛龙拼音Guò Tán Lónɡ别名铁线草、黑骨芒、秧居草(《岭南采药录》),铁线蕨、黑骨芒箕(《广州植物志》),螺厥蕨、黑脚蕨、五爪黑蕨

  • 钩钱草

    药材名称钩钱草拼音Gōu Qián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灯心草科植物江南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ncus leschenaultii Gay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割取茎部晒干,或

  • 小叶桑根

    药材名称小叶桑根拼音Xiǎo Yè Sānɡ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鸡桑的根或根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叶桑"条。性味《贵州草药》:"辛甘,寒。&

  • 金樱叶

    《中药大辞典》:金樱叶药材名称金樱叶拼音Jīn Yīnɡ Yè别名塘莺薳(《生草药性备要》)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嫩叶。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辣,性平。"

  • 杧果树皮

    《中药大辞典》:杧果树皮药材名称杧果树皮拼音Mánɡ Guǒ Shù Pí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树皮。化学成分树皮含杧果甙、高杧果甙、鞣质9.33%。忙

  • 芭茅

    药材名称芭茅拼音Bā Máo别名竿青、竿芒。出处本品《纲目》始载之,在“白茅”条下云:“芭茅丛生,叶大如蒲,长六七尺,有二种,即芒也。”又云:“五月抽短茎,开花如芒也。”所述乃本种,即芒草中具有短穗的

  • 鲛鱼皮

    药材名称鲛鱼皮拼音Jiāo Yú Pí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皮。性味①《别录》:"甘咸,无毒。"②《品汇精要》:"味

  • 大茶根

    药材名称大茶根拼音Dà Chá Gēn别名大洋藤、玉叶金花(《广西药植名录》),胶鸟藤(《中国经济植物志》),火烧藤(广西医学院《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出处《广西药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