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荞麦秸

荞麦秸

《中药大辞典》:荞麦秸

药材名称荞麦秸

拼音Qiáo Mài Jiē

出处《纲目》

来源为蓼科植物荞麦茎叶

化学成分全草含芸香甙、槲皮素、咖啡酸。尚含对光敏感物质。

籽苗含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肥皂草素、芸香甙、槲皮素、矢车菊素、花白甙等黄酮类。

药理作用芸香甙有维生素P样活性。从植物各部分提得的芸香甙制剂在体外有杀肠道圆虫的作用。根中并无蒽醌。整个植物特别是花,含红色莹光色素(与贯叶连翘素相似),动物食后,可产生对光敏感症(名荞麦病),即在缺乏色素之部位如耳、鼻、爪、尾等处发炎、肿胀;还可发生结合膜炎、咽炎、喉炎、支气管炎,动物兴奋不安甚至惊厥,有时有肠道、尿路之刺激症状。一般以羊、猪多见,马、牛较少见。对某些人亦可产生过敏的各种症状,如皮炎。荞麦对皮肤亦可产生某些刺激。

性味《医林纂要》:"酸,寒。"

功能主治治噎食,痈肿;并能止血,蚀恶肉。

①《食性本草》:"叶作茹食,下气,利耳目。"

②《医林纂要》:"叶,滑肠下气。"

③《中国药植图鉴》:"茎、叶应用于毛细血管脆弱性的高血压病,可以预防脑出血,及因毛细血管脆弱所诱致的种种出血症和非结核性所引起的肺出血;又能治疗糖尿病的视网膜炎。"

注意①《千金·食治》:"荞麦叶,生食动刺风,令人身痒。"

②《食性本草》:"叶多食则微泄。"

复方①治噎食:荞麦秸烧灰淋汁,入锅内,煎取白霜一钱,入蓬砂一钱,研末,每服半钱。(《海上方》)

②治深部痈肿:荞麦全草一两,打汁,用陈酒冲服,药渣外敷。(苏医《中草药手册》)

③烂痈疽,蚀恶肉,去靥痣:荞麦秸烧灰淋汁,取碱熬干,同石灰等分,密收(点患处)。(《纲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荞麦秸

药材名称荞麦秸

拼音Qiáo Mài Jiē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荞麦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F.sagot-tatum Gilib.;Polygoneum fagopyr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多分枝,光滑,淡绿色或红褐色,有时生稀疏的乳头状突起。叶互生,下部叶有长柄,上部叶近无柄;托叶鞘短筒状,顶端斜而平截,早落;叶片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戟形,全缘,两面无毛仅沿叶脉有毛。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顶生或腋生;花梗长;花淡红色或白色,密集;花被5深裂,裂片长圆形;雄蕊8,短子花被;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三锐棱,长大于宽,顶端渐尖,黄褐色,光滑。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原产中亚。

性状性状鉴别 茎枝长短不一,多分枝,绿褐色或黄褐色,节间有细条纹,节部略膨大;断面中空。叶多皱缩或破碎,完整叶展开后呈三角形成卵状三角形,长3-10cm,宽3.5-11 cm,先端狭渐尖,基部心形,叶耳三角状,具尖头,全缘,两面无毛,纸质;叶柄长短不一;有的可见托叶鞘筒状,先端截形或斜截形,褐色,膜质。气微,味淡略涩。

药理作用芸香甙有维生素P样活性。从植物各部分提得的芸香甙制剂在体外有杀肠道圆虫的作用。根中并无蒽醌。整个植物特别是花,含红色莹光色素(与贯叶连翘素相似),动物食后,可产生对光敏感症(名荞麦病Fagopy-rism),即在缺乏色素之部位如耳、鼻、爪、尾等处发炎、肿胀;还可发生结合膜炎、咽炎、喉炎、支气管炎,动物兴奋不安甚至惊厥,有时有肠道、尿路之刺激症状。一般以羊、猪多见,马、牛较少见。对某些人亦可产生过敏的各种症状,如皮炎。荞麦对皮肤亦可产生某些刺激。

性味酸;性寒

功能主治下气消积;清热解毒;止血;降压。主噎食;消化不良;痢疾;白带;痈肿;烫伤;咯血;紫癜;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现网膜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烧灰淋汁熬膏涂;或研未调敷。

注意1.《千金·食治》:荞麦叶,生食动刺风,令人身痒。

2.《食性本草》:叶多食则微泄。

各家论述1.《食性本草》:叶作茹食,下气,利耳目。

2.《医林纂要》:叶,滑肠下气。

3.《中国药植图鉴》:茎、叶应用于毛细血管脆弱性的高血压病,可以预防脑出血,及因毛细血管脆弱所诱致的种种出血症和非结核性所引起的肺出血;又能治疗糖尿病的视网膜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珍珠露水草

    《中药大辞典》:珍珠露水草药材名称珍珠露水草拼音Zhēn Zhū Lù Shuí Cǎo别名露水草、鸡冠参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蛛丝毛蓝耳草的根。夏、秋采挖。鲜用或晒

  • 侧子

    《中药大辞典》:侧子药材名称侧子拼音Cè Zǐ别名即子(《本经》),荝子(《说文》),荝(《太平御览》)。出处《雷公炮炙论》来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子根之小者。性味辛,热,有毒。①《吴普本草》:

  • 拔毒草

    药材名称拔毒草拼音Bá Dú Cǎo别名筋骨草、散血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大籽筋骨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uga macrosperma Wall. Ex Benth.采收和储藏:2-

  • 杏仁

    《中药大辞典》:杏仁药材名称杏仁拼音Xìnɡ Rén别名杏核仁(《本经》),杏子(《伤寒论》),木落子(《石药尔雅》),苦杏仁(《临证指南》),杏梅仁(《浙江中药手册》)。出处《本

  • 南瓜花

    《中药大辞典》:南瓜花药材名称南瓜花拼音Nán Guā Huā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花,6~7月开花时采集。性味《分类草药性》:"性凉。"功能主治清湿热

  • 山枇杷根

    《中药大辞典》:山枇杷根药材名称山枇杷根拼音Shān Pí Pá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冬青科植物山枇杷的根。功能主治治崩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摘录《中药大辞

  • 蒟酱

    《中药大辞典》:蒟酱药材名称蒟酱拼音Jǔ Jiànɡ别名枸酱(《汉书》),蒟子(《广志》),土荜拨(《食疗本草》),大荜拨(《成都县志》),蒟青、槟榔蒟(《岭南草药志》),青蒌、香荖(《广东

  • 茵陈蒿

    《中药大辞典》:茵陈蒿药材名称茵陈蒿拼音Yīn Chén Hāo别名因尘(《吴普本草》),马先(《广雅》),茵蔯蒿(《雷公炮炙论》),茵陈(《本草经集注》),因陈蒿(《本草拾遗》),绵茵陈(

  • 毛花点草

    药材名称毛花点草拼音Máo Huā Diǎn Cǎo别名透骨消(《广西药植名录》),波丝草(《贵州草药》),雪药(《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薄麻科植物毛花点草的全草。夏、秋

  • 蘘荷子

    《中药大辞典》:蘘荷子药材名称蘘荷子拼音Xiānɡ Hé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姜科植物蘘荷的果实。功能主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