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菜蓟

菜蓟

药材名称菜蓟

拼音Cài Jì

英文名Globe Artichoke

别名食托菜蓟、洋蓟、朝蓟

出处始载于《江苏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菜蓟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nara scolymus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菜蓟 多年生草本,高达2m。茎直立,粗壮,有条棱,上部分枝,全部茎枝被稠密的蛛丝状毛或毛变稀疏。叶大形,基生叶莲座状;下部茎叶全部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约1m,宽约50cm,二回羽状全裂,下部渐窄,有长柄;中部叶及上部茎叶渐小,无柄或沿茎稍下延,最上部及头状花序下部的叶长椭圆形或线形,长达5cm;全部叶的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或稀疏的绒毛,二回裂片先端或叶先端无长硬针刺。头状花序极大,生分枝顶端;总苞片多层,硬革质,几无毛,中外层总苞片先端渐尖,但不成长硬针刺,内层总苞片先端有硬膜质的附片;小花紫红色,花冠长约4.5cm,细管部长约2.8cm,檐部长约1.7cm,花冠列片长约9mm。瘦果长椭圆形,4棱,先端截形;冠毛白色,多层,长约3.6cm,呈刚毛羽毛状,向先端渐细,基部联合成环,整体脱落。花期6-7月。

生境分部我国北京、陕西、江苏、广东常有栽培。原产地中海地区。

化学成分叶含洋蓟素(cynarin)[1],洋蓟三糖甙(cy-narotrioside)。后者第由木犀草素(luteolin)和2分子葡萄糖(glu-cose)及1分子鼠李糖(rhamnose)所构成的[2]。

还含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咖啡酸(caffeic acid)和奎宁酸(quinic acid)等[3]。

药理作用朝蓟素有利胆和保护肝脏作用,并有抗脂肪肝作用,叶子提取物能加速大鼠肝脏重量的增加。菜蓟苦素对Helazzq癌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朝蓟鲜叶提取浓缩制成冲剂用于肝炎、肝胆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病及过敏症;此外,叶去除蛋白质的水浸液,商品名 Anghirol。功效同菜蓟。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舒肝利胆;清泄湿热。主黄疸;胞胁胀痛;湿热泻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用于肝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三百棒

    药材名称白三百棒拼音Bái Sān Bǎi Bànɡ别名红三百棒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原形态宿根直立草本,高约15厘米。根长圆锥形。基

  • 天山花楸

    《中药大辞典》:天山花楸药材名称天山花楸拼音Tiān Shān Huā Qiū别名花楸(《新疆中草药手册》)。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天山花楸的嫩枝、皮及果实。夏、秋采收。原形态落叶灌木

  • 鲟鱼

    《中药大辞典》:鲟鱼药材名称鲟鱼拼音Xún Yú别名鲔(《诗经》),鮥(《毛诗传》),鮛鲔(《尔雅》),尉鱼、仲明鱼(陆玑《诗疏》),鱏(《尔雅》郭璞注),乞里麻鱼(《饮膳正要》)

  • 大风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风子药材名称大风子拼音Dà Fēnɡ Zǐ别名麻风子来源大风子科大风子属植物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icus Pierre ex Laness

  • 兔头骨

    《中药大辞典》:兔头骨药材名称兔头骨拼音Tù Tóu Gǔ出处《别录》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头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性味甘酸,平。①《别录》:

  • 蕲蛇

    药材名称蕲蛇英文名AGKISTRODON别名大白花蛇、棋盘蛇、五步蛇、百步蛇来源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rrodon acutus (Guenthe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

  • 蜡瓣花根

    药材名称蜡瓣花根拼音Là Bàn Huā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中华蜡瓣花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lopsis sinensis Hemsl.采收和储藏:根皮夏季采挖,刮去

  • 小叶杜鹃

    《中药大辞典》:小叶杜鹃药材名称小叶杜鹃拼音Xiǎo Yè Dù Juān别名黑香柴(《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出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头花杜鹃的枝叶。全年可采。阴

  • 柽柳花

    药材名称柽柳花拼音Chēnɡ Liǔ Huā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花。功能主治治中风,又清热毒,发麻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莱菔

    《中药大辞典》:莱菔药材名称莱菔拼音Lái Fú别名荚、芦萉(《尔雅》),芦菔、荠根(《说文》),罗服(《潜夫论》),萝瓝(《汉书》晋灼注),雹葖(《经典释文》),紫菘(《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