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蛇目菊

蛇目菊

药材名称蛇目菊

拼音Shé Mù Jú

英文名all grass of Planis corepsis

别名孔雀草波斯菊、痢疾草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两色金鸡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epsis Tinctoria Nut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两色金鸡菊 一年生草本,高60-120cm。茎直立,具细棱,无毛,上部稍有分枝。叶对生:叶片二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下部和中部叶有柄;上部叶少有分裂,无叶柄。头状花序生于枝端,直径约3cm,梗纤细,长3-8cm;总苞片2层,外层总苞片较内层稍短,为线状长椭圆形,长约2mm,内层总苞片卵圆形,长5-6mm;舌状花1层,不育或少育,舌片黄色或上部黄色,基部呈深棕色,倒卵形,先端3浅裂;管状花两性,能常阴孕育,棕红色。瘦果线状长椭圆形,稍弯曲,无翅,无芒。花期6-8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原产北美。

化学成分根含十三碳-11-烯-3,5,7,9-四炔(tridec-11-en-3,5,7,9-tetrayne),顺式-苯基庚-2-烯-4,6-二炔-1-醇-乙酸酯(cis -7-phenylhept-2-en-4,6-diyn-1-ol acetate)[1],1-羟基丁香油酚-4-异丁酸酯(1-hydroxy-eugenol-4-isobutyrate),1,2-环氧(Z)-松柏醇-4-异丁酸酯[1,2-epoxy-(Z)-coniferyl alcohol-4-isobutyrate][2,3。双含黄酮甙:黄诺马甙(flavanomarein)[4]。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湿热;解毒消痈。主湿热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平。有清热解毒、化湿的功能。用于急、慢性痢疾,目赤肿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单花鸢尾

    《全国中草药汇编》:单花鸢尾药材名称单花鸢尾来源鸢尾科单花鸢尾Iris uniflora Pall.,以种子、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种子: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黄疸肝炎。根:泻下

  • 狍茸

    药材名称狍茸拼音Páo Rónɡ英文名Capreolus's downy别名狍子、狍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狍雄性未骨化的幼角。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reo

  • 滇瑞香

    《中药大辞典》:滇瑞香药材名称滇瑞香拼音Diān Ruì Xiānɡ别名桂花矮陀陀、黄山皮条、构皮岩陀、万年青矮陀陀(《云南中草药选》),桂花岩陀、野瑞香(《云南经济植物》)。出处《植物名实

  • 野厚朴花

    药材名称野厚朴花拼音Yě Hòu Pò Huā别名野玉兰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山玉兰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gnolia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收摘,晒干。原

  • 漆姑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漆姑草药材名称漆姑草拼音Qī Gū Cǎo别名羊儿草、地松、星秀草、珍珠草来源石竹科漆姑草属植物漆姑草Sagina japonica (Sweet)Ohwi,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

  • 寄生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寄生藤药材名称寄生藤拼音Jì Shēnɡ Ténɡ别名上树酸藤、大叶酸藤、黄藤、堂仙公、酸藤公来源檀香科寄生藤Henslowia frutescens Cham

  • 狗尾花

    药材名称狗尾花拼音Gǒu Wěi Huā别名细叶假花生(《南宁市药物志》),大叶青(《闽南民间草药》),通乳草、中蝶草、山道根、木假地豆(《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豆科植物假地豆的

  • 肉桂油

    《中国药典》:肉桂油药材名称肉桂油拼音Ròu Guì Yóu英文名OLEUM CINNAMOMI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

  • 黑腺珍珠菜

    药材名称黑腺珍珠菜拼音Hēi Xiàn Zhēn Zhū Cài别名满天星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黑腺珍珠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heterogenea Klatt.[

  • 多枝婆婆纳

    药材名称多枝婆婆纳拼音Duō Zhī Pó Pó Nà别名小败火草来源玄参科多枝婆婆纳Veronica javanica Blum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秦岭以南各地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