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螺蛳

螺蛳

《中药大辞典》:螺蛳

药材名称螺蛳

拼音Luó Sī

别名蜗篱(《别录》),师螺(《本草拾遗》),蜗蠃(《纲目》)。

出处《纲目》

来源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他同属动物的全体

原形态方形环棱螺,又名:方田螺

螺壳圆锥形,坚厚,壳高约3厘米,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纹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平滑,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体柔软,头部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口吻;口基部有触角1对,每1触角基部的外侧,各有隆起的眼1个。足位于头部下方,形大,跖面宽阔。头和足能缩入壳内,缩入后,其厣即将螺壳封闭。

生境分部生活于河沟、湖泊、池沼及水田内;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水底。以藻类及其他植物的表皮为食。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甘,寒。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本草拾遗》:"寒。"

③《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气寒,有毒。"

归经玉楸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明目。治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目赤翳障,痔疮,肿毒。

①《别录》:"主明目。"

②《本草拾遗》:"汁主明目,下水。"

③《日用本草》:"解热毒,治酒疸,利小水,消疮肿。"

④《次膳正要》:"治肝气热,止渴。"

⑤《纲目》:"醒酒解热,利大小便,消黄疸水肿。治反胃,痢疾,脱肛,痔漏。"

⑥《玉楸药解》:"清金利水,泄湿除热。治水胀满,疗脚气,黄疸,淋沥,消渴,疥疾,瘰疬,眼病,脱肛,痔瘘,痢疾,一切疔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煎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

注意①《本草汇言》:"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并有冷瘕宿疝,或有久溃痈疮未敛,不宜食之。"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多食令人腹痛不消。"

复方①治黄疸、酒疸:小螺蛳养去泥土,日日煮食饮汁。(《永类钤方》)

②治黄疸吐血,病后身面俱黄,吐血成盆,诸药不效:螺十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夜,五更取清服二、三次。(《小山怪证方》)

③治五淋、白浊:螺蛳一碗,连壳于锅内炒热,淬以好白酒三碗,煮至一碗,取螺以针挑肉食,仍以此酒下之,食之二、三次。(《扶寿精方》)

④治白游风肿:螺蛳肉入盐少许,捣泥贴之。(《摘元方》)

⑤治痘疹目翳:水煮螺蛳常食。(《济急仙方》)

各家论述《本草汇言》:"螺蛳,解酒热,消黄疸,清火眼,利大小肠之药也。顾汝琳曰: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因风因燥因火者,服用见效甚速。惟堪煮热,挑出壳,以油酱椒韭凋和食之,不杂药料剂中。"

备注本动物的陈旧螺壳(白螺蛳壳)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螺蛳

药材名称螺蛳

拼音Luó Sī

英文名Spiral shell, Snail

别名蜗篱、师螺、蜗螺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纲目》:(螺狮)处处湖溪有之,江夏、汉酒尤多,大如指头,而壳厚干田螺,惟食泥水,春月,人采置锅中蒸之,其肉自出,酒烹糟煮食之。清明后,其中有虫,不堪用矣。

来源药材基源: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及其同属动物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llamya quadrata (Benson)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获。洗净用。

原形态方形环棱螺,贝壳中等大小,全体呈长圆锥形。壳质厚,极坚固。壳高26-30mm,壳宽14-17mm。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其上有同心环状的生长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河沟、湖泊、池沼及水田内,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水底,以藻类及其他植物的表皮为食。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明目。主黄疸;水肿;疮肿;淋浊;消渴;痢疾;目赤弱障;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20个或煎汤;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1.《本草汇言》: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并有冷痕宿疯,或有久溃痈疮未敛,不宜食之。

2. 姚可成《食物本草》:多食令人腹痛不消。

各家论述1.《本草汇言》:螺狮,解酒热,消黄疸,清火眼,利大小肠之药也。顾汝琳曰: 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因风因燥因火者;服用见效甚速。惟湛煮熟,挑出壳,以油酱椒韭调和食之,不杂药料剂中。

2.《别录》:主明目。

3.《本草抬遗》:汁主明目,一下水。

4.《日用本草》:解热毒,治酒瘟,利功、水,消疮肿。

5.《饮膳正要》:治肝气热,止渴。

6.《纲目》'醒酒解热,利大小便钳肖黄痘水肿。治反胃,痢疾,脱肛,痔漏。

7.《玉楸药解》:演拿利水,泄湿除热。治水胀满,疗脚气,黄痘,淋沥,消渴,疥疾,康疡,眼病,脱肛,痔援,痢疾,一切疔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双股箭

    《中药大辞典》:双股箭药材名称双股箭拼音Shuānɡ Gǔ Jiàn别名大一枝箭、小接骨丹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心叶兔耳风的根。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

  • 鲫鱼藤

    药材名称鲫鱼藤别名黄花藤来源萝藦科鲫鱼藤Secamone lanceolata Blume,以花、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功能主治主治瘰疬。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马尿烧

    药材名称马尿烧拼音Mǎ Niào Shāo别名按骨木(《黑龙江中药》),本巴木(《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黑龙江中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毛接骨木的根、枝叶。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5~6米

  • 翅茎蜂斗草

    药材名称翅茎蜂斗草拼音Chì Jīnɡ Fēnɡ Dòu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翅茎蜂斗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nerila alata Chun et How xe C.Che

  • 独行千里

    《全国中草药汇编》:独行千里药材名称独行千里拼音Dú Xínɡ Qiān Lǐ别名独虎龙、扣钮子、膜叶槌果藤、落地金鸡、勒儿根、下洞底、落杆薯来源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独行千里Capp

  • 龟甲

    药材名称龟甲拼音Guī Jiǎ英文名CARAPAX ET PLASTRUM TESTUDINIS别名龟板、乌龟壳、乌龟板、下甲、血板、烫板来源本品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

  • 雨韭

    《中药大辞典》:雨韭药材名称雨韭拼音Yǔ Jiǔ别名浮蔷(《救荒野谱》),青茨菇花(汪连仕《采药书》),蓝鸟花(《植物名汇》)。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雨久花的全草。原形态雨久花(《花镜》)

  • 水红花子

    《中国药典》:水红花子药材名称水红花子拼音Shuǐ Hónɡ Huā Zǐ英文名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别名东方蓼、天蓼、狗尾巴花、狼尾巴花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红

  • 牛嗓管树根

    药材名称牛嗓管树根拼音Niú Sǎnɡ Guǎn Shù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猕猴桃科植物澜沧水东哥的根,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性味甘淡,平,有毒。功能主治接骨拔脓。治骨

  • 叶上珠

    《中药大辞典》:叶上珠药材名称叶上珠拼音Yè Shànɡ Zhū别名阴证药、大部参(《植物名实图考》),叶上花(《峨嵋药植》),叶上果(《中国药植图鉴》)。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