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豆角柴

豆角柴

《中药大辞典》:豆角柴

药材名称豆角柴

拼音Dòu Jiǎo Chái

出处《贵州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西南杭子梢。夏、秋采收。

原形态灌木,高1~3米。小枝有棱,被贴生绢毛。3出复叶;托叶小,披针形;小叶卵形或倒卵形,硬纸质,顶端小叶稍大,长4.5~6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圆形微凹,基部圆形稍狭,全缘,下面被柔毛;叶柄长1~3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柄长5~6毫米;萼5裂,狭披针形,上面2个合生,有毛;花冠深紫色,长1厘米,龙骨瓣、旗瓣和翼瓣近于等长。荚果椭圆形,被稀疏的绢毛,长5~7毫米。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草坡、路旁。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性凉,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解热。治感冒发热,以豆角柴、茴香根等分煎汤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豆角柴

药材名称豆角柴

拼音Dòu Jiǎo Chái

英文名Root of Delavay Clovershrub

别名西南秔子梢。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药豆科植物西南秔子梢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ylotropis delavayi(Franch.)Schindl.[Lespedeza delavayi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挖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西南秔子梢 灌木,高1-3m。小枝有棱,除小叶上面及花冠外,均被贴生绢。三出复叶;托叶小,披针形;小叶卵形或倒卵形,硬纸,顶端小叶稍大,长4.5-6cm,宽2.5-4.5cm,先端圆形,微凹,基部圆形稍狭,全缘,下面被柔毛。总状花序密集,形成大而顶生的圆锥花序,花蝶形,长柄长5-6mm;花萼钟状,萼齿5裂,狭披针形,交萼筒长二倍,上面2个合生,有绢毛;花冠深紫色,无毛,长约1cm,龙骨瓣、旗瓣、翼瓣几等长。荚果椭圆形,长5-7mm,脉纹明显,被稀疏的绢毛。花期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野草坡、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凉;辛;微苦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主风热感冒;发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卵叶橐吾

    《全国中草药汇编》:卵叶橐吾药材名称卵叶橐吾拼音Luǎn Yè Tuó Wú别名藏橐吾来源菊科卵叶橐吾Ligularia leesicotal Kitam.,以根入药。生

  • 降香

    《中国药典》:降香药材名称降香拼音Jiànɡ Xiānɡ英文名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

  • 鸢油

    《中药大辞典》:鸢油药材名称鸢油拼音Yuān Yóu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脂肪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鸢油和烟油,搽癞子。摘录《中药大辞典

  • 山苦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苦菜药材名称山苦菜拼音Shān Kǔ Cài别名老蛇药、野洋烟来源菊科山莴苣属植物毛脉山莴苣Lactuca raddeana Maxim.,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集,鲜

  • 醋栗

    药材名称醋栗拼音Cù Lì别名狗葡萄、山麻子、灯笼果来源虎耳草科醋栗Ribes mandshuricum (Maxim.) Komar.,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东北、河北、山西、陕西

  • 合树菌

    药材名称合树菌拼音Hé Shù Jūn别名薄皮纤孔菌、桂花菌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稀针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onotus cuticularis(Bull.ex Fr.)Kars

  • 南烛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烛子药材名称南烛子拼音Nán Zhú Zǐ别名南烛来源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以干燥果实入药。性味微

  • 甘菊

    药材名称甘菊拼音Gān Jú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甘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crinia discoidea (Ledeb.) Poljak.[Pyrethrum discoideum

  • 长萼猪屎豆

    药材名称长萼猪屎豆拼音Chánɡ è Zhū Shǐ Dòu英文名all-grass of Longsepaled Crotalaria别名大叶毛铃、狗铃豆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来源药

  • 白果根

    《中药大辞典》:白果根药材名称白果根拼音Bái Guǒ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银杏种植物银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果"条。化学成分根皮含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