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野芫荽

野芫荽

药材名称野芫荽

拼音Yě Yuán Suī

别名假芫茜、香信、番香茜、山芫荽、番鬼芫茜、大芫荽、德马炸锁、阿瓦芫荽、日本芫荽、洋芫荽、刺芫荽、假芫荽节节花、野香草、侧香荽、竻芫茜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刺芹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yngium foetidum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晒干。

原形态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60cm。全株有特殊香气。根纺锤形。茎无毛,上部有三至五歧聚伞式分枝。基生叶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25cm,宽1.2-4cm,先端钝,基部渐狭,有膜质叶鞘,边缘有骨质尖锐锯齿,两面无毛,羽状网脉达锯齿尖端成硬刺,无叶柄。花葶直立,粗壮,二歧分枝,具有疏生尖齿的茎生叶;由多数头状花序组成的聚伞花序具三至五回二歧分枝;总苞片5-6,叶状,开展且反折,边缘有1-3刺状锯齿;小总苞片披针形,边缘膜质透明;萼齿卵状披针形,先端尖锐;花瓣倒披针形至倒卵形,顶端内折,白色、淡黄色或草绿色;花柱直立或向外倾斜。双悬果球形或卵圆形,长1.1-1.3mm,宽2-1.3mm,表面有瘤状凸起,果棱不明显。花果期4-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450m的丘陵、山地林下、林边、路旁、沟边等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皂甙,根油中含2,3,6-三甲基苯甲醛(2,3,6-trimethylbenzaldehyde),2-甲酰-1,1,5-三甲基-2,4-环己烯-6-醇(2-formyl-1,1,5-trimethylcyclohexa-2, 4-dien-6-ol)。全草含挥发油,内含2-十二碳烯醛(dodec-2-en-1-al),α-蒎烯(α-pinene),小茴香醇(fenchyla1cohol)及呋喃醇。另还含有水分、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粗纤维和钙、磷、铁等无机元素。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发表止咳;透疹解毒;理气止痛;利尿消肿。主感冒;咳喘;麻疹不透;咽痛;胞痛;食积;呕逆;脘腹胀痛;泻痢;肠痈;肝炎;淋痛;水肿;疮疖;烫伤;跌伤;跌打伤肿;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蒒实

    药材名称蒒实拼音Shī Shí别名自然谷、禹余粮(张华《博物志》),师草实(《本草拾遗》),砂贡子(《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蒒草的果实。原形态蒒草(《海药本草》

  • 蓼子草

    《中药大辞典》:蓼子草药材名称蓼子草拼音Liǎo Zǐ Cǎo别名小毛蓼(《种子植物名称》),小蓼子草、红蓼子(《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蓼科植物细刺毛蓼的全草及根。开花期间采收。原形

  • 长柄赤车

    药材名称长柄赤车拼音Chánɡ Bǐnɡ Chì Chē别名半边风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长柄赤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lioniat soongii(Merr.)Merr.[Polyc

  • 聚花风铃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聚花风铃草药材名称聚花风铃草别名灯笼花来源桔梗科风铃草属植物聚花风铃草Campanula glomera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去净泥土,切碎晒干。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

  • 眼镜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眼镜蛇药材名称眼镜蛇拼音Yǎn Jìnɡ Shé别名吹风蛇、扁头蛇、吹风鳖、饭铲头、蝙蝠蛇、琵琶蛇、饭匙头、万蛇、膨颈蛇、扁颈蛇、五毒蛇、白颈丫来源有鳞目眼镜蛇

  • 乌骨鸡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骨鸡药材名称乌骨鸡拼音Wū Gǔ Jī别名乌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来源雉科动物乌骨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

  • 厚皮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厚皮香药材名称厚皮香拼音Hòu Pí Xiānɡ别名秤杆红、红果树、白花果来源山茶科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 (Wight et

  • 白珠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珠树药材名称白珠树拼音Bái Zhū Shù别名滇白珠树、小透骨草、透骨香、钻骨风、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贵州]、满山香、满天香、洗澡叶、冬绿树来源为杜鹃花科

  • 黄矾

    《中药大辞典》:黄矾药材名称黄矾拼音Huánɡ Fán别名金线矾(《海药本草》),鸡矢矾(《本草蒙筌》)。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黄矾的矿石。原形态单斜晶系。结晶者不多见,

  • 栗壳

    《中药大辞典》:栗壳药材名称栗壳拼音Lì Ké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外果皮。性味《纲目》:"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反胃,鼻衄,便血。①孟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