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金樱叶

金樱叶

《中药大辞典》:金樱叶

药材名称金樱叶

拼音Jīn Yīnɡ Yè

别名塘莺薳(《生草药性备要》)

出处《纲目》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嫩叶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辣,性平。"

功能主治治痈肿,溃疡,金疮,汤火伤。

《生草药性备要》:"去热消毒。洗疳疮。"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调敷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痈肿:金樱嫩叶研烂,入盐少许涂之,留头泄气。(《纲目》)

②治溃疡久不愈合:鲜金樱叶适量捣烂,敷于患处,日换一、二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③治疔、鱼口:金樱叶、野花椒叶,共捣烂,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金疮:金樱叶三两,桑叶一两,嫩苎叶一两。上捣烂敷。若欲致远,阴干作末,敷上帛缚,止血口合。(《永类钤方》军中一捻金散)

⑤治汤火伤:金樱叶焙干为末,调麻油涂患处,欲愈时加入鳖甲末。(《闽东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樱叶

药材名称金樱叶

拼音Jīn Yīnɡ Yè

英文名Leaf of Cherokee Rose

别名塘莺薳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嫩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 laevigata Michx.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多鲜用。

原形态金樱子常绿攀援灌木,高达5m。茎无毛,有钩状皮刺和刺毛。羽状复叶,叶柄和叶轴具小皮刺和刺毛;托叶披针形,与叶柄分离,早落。小叶革质,通常3,稀5,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5-7cm,宽1.5-4.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细齿状锯齿,无毛,有光泽。花单生于侧枝顶端,花梗和萼筒外面均密被刺毛;萼片5;花瓣5;白色直径5-9cm;雄蕊多数,心皮多数,柱头聚生于花托口。果实倒卵形,长2-4cm,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花期4-6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600m的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金樱叶中含鞣质,除含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B-3,长梗马兜铃素(pedunculagin),蛇含鞣质(potentillin),仙鹤草酸(agrimonic acid)A,仙鹤草素(agrimoniin)和金樱子鞣质(laevigatin)C外,还含有右旋儿茶精(catechin),木麻黄鞣亭(casuarictin)。

性味苦;平

归经肺;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止带。主痈肿疔疮,烫伤,痢疾,闭经,崩漏,带下,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内服:煎汤,9g。

各家论述《生草药性备要》:去热消毒。洗疳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绿叶果实

    药材名称白绿叶果实拼音Bái Lǜ Yè Guǒ Shí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白绿叶Elaeagnus viridis Serv.var. delavayi Lecte.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八角金盘

    药材名称八角金盘拼音Bā Jiǎo Jīn Pán英文名Japanese Fatsia别名手树、金刚纂出处始载于《台湾药用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八角金盘的叶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

  • 枸骨叶

    《中国药典》:枸骨叶药材名称枸骨叶拼音Gǒu Gǔ Yè英文名FOLIUM ILICIS CORNUTAE别名功劳叶、羊角刺、老鼠刺、猫儿刺、六角茶、六角刺、八角刺、鸟不宿、鹅掌簕、苦丁茶来

  • 双色龙胆

    药材名称双色龙胆拼音Shuānɡ Sè Lónɡ Dǎn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蓝玉簪龙胆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tiana veitchiorum Hemsl.采收和储藏:8-9月采

  • 临时救

    药材名称临时救拼音Lín Shí Jiù别名黄花草、九莲灯、匍地龙(《湖南药物志》)。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胡氏排草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弱,丛生,

  • 铁灯兔耳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灯兔耳风药材名称铁灯兔耳风别名永嘉兔耳风来源菊科铁灯兔耳风Ainsliaea macroclinidioides Hayata,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

  • 白云瓜

    药材名称白云瓜拼音Bái Yún Guā别名山萝卜出处本品始载于《滇南本草》,云:"白云瓜,味甘甜,无毒。生金沙江边有水处。梗甚硬。绿青淡黑叶。开紫花。根下结瓜,生食令人不饥。"据《滇南本草》整理组考

  • 绿豆芽

    《中药大辞典》:绿豆芽药材名称绿豆芽拼音Lǜ Dòu Yá别名豆芽菜(《本草汇言》)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性味甘,寒。①《纲目》:"甘,

  • 红茄苳

    药材名称红茄苳拼音Hónɡ Qié Dōnɡ英文名bark of Mangrove, bark of Fourpetale Mangrove别名红树皮、王梨跤出处始载于《中国树木分类学》。来源药材基源

  • 阴香皮

    《中药大辞典》:阴香皮药材名称阴香皮拼音Yīn Xiānɡ Pí别名广东桂皮(《中国树木分类学》)。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樟科植物阴香的树皮。原形态阴香《岭南采药录》),又名:坎香草、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