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铺地罗伞

铺地罗伞

药材名称铺地罗伞

拼音Pū Dì Luó Sǎn

别名贴地空、嗽痨草、落地金牛、毛虫药、毛虫药公、老虎舌、毛脚皮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莲座紫金牛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primu1aefolia Gardn.et Champ.(Tinus primulifolia0.Kuntze;Bladhia primulifolia Masa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矮小灌木或近草本。茎短或几无,常被锈色长柔毛。叶互生或呈莲座状;叶柄长5-10mm,密被长柔毛;叶片坚纸质或几膜质,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6-12cm,宽3-5cm,先端钝或突然急尖,基部圆形,边缘具不明显的疏浅圆齿,具边缘腺点,两面有时紫红色,被卷曲的锈色长柔毛,具长缘毛;侧脉约6对,明显,离边缘甚远则叉开,不连成边缘脉。聚伞花序或亚伞形花序,单1,从莲座叶腋中抽出;花梗长6-8mm,均被密锈色长柔毛;萼片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与花瓣近等长,具腺点和缘毛,外面被锈色长柔毛;花长4-6mm,花瓣粉红色,广卵形,具腺点;雄蕊较花瓣略短,花药披针形,背部具疏腺点;雌蕊较花瓣略短,子房球形,被疏微柔毛。果球形,直径4-6mm,略肉质,鲜红色,具疏腺点,被柔毛或几无毛。花期6-7月.果期11-12月,有时延至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400m的山坡密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基生,呈莲座状。有时切成片段。完整叶片长圆状倒卵形,表面有铁锈色长柔毛,边缘有波状圆齿,具腺点,膜质。有时莲座叶中央可见伞形花序,气弱,味淡,略苦、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细胞3-9列。皮层宽广,散有分泌腔;内皮层细胞凯氏带明显。中央髓部亦散有分泌腔。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与方晶。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栅栏细胞1列,与海绵组织区别不甚明显。中脉上方较平坦,下方突出。维管束多达10余束,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排列呈半圆形。薄壁组织散有分泌腔。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性味微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散瘀止血;解毒消痈。主风湿关节痛;咳血;吐血;肠风下血;闭经;恶露不尽;跌打损伤;乳痈;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鸭脚罗伞

    药材名称鸭脚罗伞拼音Yā Jiǎo Luó Sǎn别名空壳桐、有勒鸭脚、刺鸭脚木、七加皮、掌叶木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罗伞的根、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aiopsis glomer

  • 鸡嗉子根

    药材名称鸡嗉子根拼音Jī Sù Zǐ Gēn英文名Dendrobenthamiacapitata(Wall.)Hutch.别名野荔枝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头状四照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

  • 地蚕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蚕药材名称地蚕别名土冬虫草、白冬虫草、白虫草、肺痨草来源唇形科水苏属植物地蚕Stachya geobombycis C. Y. Wu,以块茎入药。秋季采,洗净鲜用或蒸熟晒干。性味

  • 干饧糟

    药材名称干饧糟拼音Gān Tánɡ Zāo别名干糖糟(《摘元方》)。出处《纲目》来源为制饴糖后所余之渣滓,经晒干而成。性味《纲目》:"甘,温,无毒。"功能主治《纲目》:&

  • 水鬼蕉叶

    药材名称水鬼蕉叶拼音Shuǐ Guǐ Jiāo Yè别名引水蕉、郁蕉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水鬼蕉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有鳞茎。叶数枚,集生基部,抱茎;剑形,长45~7

  • 兔头骨

    《中药大辞典》:兔头骨药材名称兔头骨拼音Tù Tóu Gǔ出处《别录》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头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性味甘酸,平。①《别录》:

  • 麻牛膝

    药材名称麻牛膝拼音Má Niú Xī别名苦麻牛膝、金河牛膝、白牛膝、千把钩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头花杯苋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thula capitata Moq.采收和储藏:秋、冬两季采

  • 蚌壳草

    药材名称蚌壳草拼音Bànɡ Ké Cǎo别名咳嗽草、大铁树把、半灌木千斤拔来源豆科蚌壳草Moghania fruticulosa (Wall. ex Call.) Wang et

  • 石刁柏

    《中药大辞典》:石刁柏药材名称石刁柏拼音Shí Diāo Bǎi英文名Radix Asparagi officinalis别名小百部、山文竹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石刁柏Asparagus offi

  • 地肤苗

    《中药大辞典》:地肤苗药材名称地肤苗拼音Dì Fū Miáo出处《别录》来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嫩茎叶。性味苦,寒。①《本草图经》:"叶:苦,寒,无毒。"②《救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