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飞扬草

飞扬草

药材名称飞扬草

拼音Fēi Yánɡ Cǎo

别名大飞扬、大乳汁草、节节花

来源大戟大戟属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体有乳汁。茎基部膝曲状向上斜升,单一或基部丛生,被粗毛,上部的毛更密,不分枝或下部稍有分枝。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状长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1~3厘米,宽0.5~1.3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偏斜不对称,边缘有锯齿,稀全缘,两面被毛,下面及沿脉上的毛较密;托叶膜质,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边缘刚毛状撕裂早落。夏季开淡绿色或紫色小花,杯状聚伞花序多数排成紧密的腋生头状花序;总苞宽钟形,外面被密生短柔毛,顶端4裂;腺体4,漏斗状,有短柄及花瓣状附属物。朔果卵状三棱形,被贴伏的短柔毛。

生境分部生于向阳山坡、山谷、路旁或丛林下,多见于砂质土壤上。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类:黄鼠李甙(xanthorhamnin)、槲皮甙,两种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酮及蒲公英醇。此外,尚含肌醇、没食子酸等。

药理作用1、抑菌试验:飞扬草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2、有利尿和中度致泻作用。

性味微苦、微酸,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肠道滴虫,消化不良,支气管炎,肾盂肾炎;外用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复方1、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消化不良,肠道滴虫:飞扬草2~10两。水煎,分2~4次口服。

2、慢性气管炎:鲜飞扬草4两,桔梗3钱。水煎2次,每次煎沸2小时,过滤,两次滤液混合浓缩至60毫升,加白糖适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两个疗程。

3、湿疹:飞扬草2斤,黑面叶4斤,毛麝香半斤。加水4万5千毫升,煎成1万5千毫升。根据湿疹部位可选择坐浴、湿敷或外涂。有感染者加穿心莲内服。

4、脚癣:飞扬草330克,白花丹220克,小飞扬、乌桕叶、五色梅扛板归各110克。水煎2次,过滤去渣,浓缩成1000毫升。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甘蔗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蔗药材名称甘蔗拼音Gān Zhe别名红甘蔗来源禾本科甘蔗Sacharum sinense Roxb.,以秆、汁入药。生境分部南方各省。化学成分含蔗醣13~27%、己酸、乙醇酸(g

  • 蔓荆子

    《中国药典》:蔓荆子药材名称蔓荆子拼音Màn Jīnɡ Zǐ英文名FRUCTUS VITICIS别名白背木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来源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 杜根藤

    药材名称杜根藤别名大青草来源爵床科杜根藤Justica quadiofolia Wall.。生境分部浙江。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口舌生疮,时行热毒,丹毒,黄疸。用法用量1~3钱。备注据文献记载,过去上

  • 红香藤

    药材名称红香藤拼音Hónɡ Xiānɡ Ténɡ别名藤香、鸡踢香、降香(《陆川本草》),大香藤、屈叶藤、白鸡刺藤,黄龙脱衣(《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藤黄檀

  • 石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筋草药材名称石筋草拼音Shí Jīn Cǎo别名西南冷水花、狗骨节、软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石岩菜来源荨麻科石筋草Pilea plataniflora C. H. Wr

  • 蓝花侧金盏

    药材名称蓝花侧金盏拼音Lán Huā Cè Jīn Zhǎn英文名Skyblue Adonis别名蓝侧金盏花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行茛科植物蓝冰凉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

  • 水鸡油

    药材名称水鸡油拼音Shuǐ Jī Yóu别名济地燕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雅致雾水葛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uzolzia elegans Wedd.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

  • 凤凰毛

    药材名称凤凰毛拼音Fènɡ Huánɡ Máo英文名root of Distichous saccolabium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更叶盆距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石凉伞

    药材名称石凉伞拼音Shí Liánɡ Sǎn别名石狮子、山脑根根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凹脉紫金牛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brunneScen Walke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松毛火绒草

    药材名称松毛火绒草拼音Sōnɡ Máo Huǒ Rónɡ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Anderson's Edelweiss别名小地松、白茵陈、二轮蒿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