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高原鸢尾子

高原鸢尾子

药材名称高原鸢尾子

拼音Gāo Yuán Yuān Wěi Zǐ

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卷鞘鸢尾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potaninii Maxim.

采收和储藏: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去果壳及杂质,留取种子,再晒干。

原形态卷鞘鸢尾多年生草本,高10-15cm。基部围有纤维状的老叶叶鞘,向外卷曲,褐黄色。根茎短粗,块状;根粗而长,黄白色,近肉质。叶基生;叶片条形,长5-18cm,宽2-3mm,先端渐尖,全缘。花葶极短,不伸出地面,基部有l-2枚鞘状叶;苞片2枚,狭披针形,内含有1朵花,花柄极短;花黄色,直径达5cm;花被管漏斗状,长1.4-4cm,外轮花被裂片倒卵形,中脉上密生橘黄色须毛状附属物,内轮裂片被针形,先端微凹.直立;雄蕊长约2cm.花丝白色,花药紫色;子房纺锤形,花柱分枝3,花瓣状,先端2裂,裂片半圆形,边缘具微齿。蒴果椭圆形,长3-3.5cm,直径1.3-1.6cm,先端具1短咏;种子近梨形,直径约3mm,棕色,表面有皱纹。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m以上的石质山坡或干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性味微苦;甘;凉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驱虫。主肠痈;蛔虫病;蛲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乌豆根

    《中药大辞典》:乌豆根药材名称乌豆根拼音Wū Dòu Gēn别名山豆根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西南槐树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灌木,高1~2米。小枝密被棕色短软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

  • 安徽杜鹃

    药材名称安徽杜鹃来源杜鹃花科安徽杜鹃Rhododendron anhweiense 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江西。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冲黄酒

  • 双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参药材名称双参拼音Shuānɡ Shēn别名对对参、肚拉、白都拉、萝卜都拉、西南囊苞花、一支蒿[四川西昌]、土洋参[四川木里]来源川续断科双参(囊苞花)属植物双参Triplost

  • 蒙自赤杨

    药材名称蒙自赤杨拼音Ménɡ Zì Chì Yánɡ别名桤木、旱冬瓜树、水冬瓜树(《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蒙自桤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贵州草药》来源

  • 裂叶翼首花

    药材名称裂叶翼首花别名岩七[四川西昌]、爬岩夕[会理]、小铜锤[木里]来源川续断科翼首花属植物裂叶翼首花Pterocephalus bretschneideri (Batal.) Pritz.,以根及

  • 五裂槭

    药材名称五裂槭拼音Wǔ Liè Qì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五裂槭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er oliveranum Pax[A.campbellii subsp.oliverianum(P

  • 红头小仙

    《中药大辞典》:红头小仙药材名称红头小仙拼音Hónɡ Tóu Xiǎo Xiān别名毛干药、甲冬仗、那猪草(《广西药枝名录》),紫背倒提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

  • 爬地卷柏

    药材名称爬地卷柏拼音Pá Dì Juǎn Bǎi别名小过山龙、蔓出卷柏来源蕨类卷柏科爬地卷柏Selaginella davidii Franc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河北、山东、

  • 分筋草

    药材名称分筋草别名伸筋草、经年石松、二年石松、松柏还阳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杉蔓石松Lycopodium annotinum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或阴干。性味苦、微辛,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荷叶蒂

    《中药大辞典》:荷叶蒂药材名称荷叶蒂拼音Hé Yè Dì别名荷鼻(《本草拾遗》),莲蒂(《岭南采药录》)。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基部。7~9月采取荷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