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黄蜀葵子

黄蜀葵子

《中药大辞典》:黄蜀葵子

药材名称黄蜀葵子

拼音Huánɡ Shǔ Kuí Zǐ

出处本草衍义

来源锦葵科植物蜀葵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性味甘,寒,滑。

①《纲目》:"甘,寒,滑,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通乳。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痈肿,跌扑损伤,骨折。

①《本草图经》:"主淋涩,又令妇人易产。"

②《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

③《陕西中草药》:"补脾健胃,生肌。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小便不通:黄蜀葵子三、四十粒,细研,以汤冲,绞取汁一小盏,顿服。(《圣济总录》)

④治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卫生易简方》)

③治便痈初起: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挺。为末,以石灰同醋调涂。(《永类钤方》)

④治打扑损伤:黄蜀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

⑤催生:黄葵子(炒)七十粒,烂研,酒服。(《海上方》)

各家论述《纲目》:"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蜀葵子

药材名称黄蜀葵子

拼音Huánɡ Shǔ Kuí Zǐ

英文名Seed of Sunset Abelmoschus

别名黄葵子、秋葵子、羊桃子

出处出自《本草衍义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Hibiscus manihot L.]2.Abelmoschus manihot (L.)Medic.var pungens(Roxb.)Hochr.

采收和储藏:9-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脱粒,簸去杂质,再晒至全干。

原形态1.黄蜀葵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m。疏被长硬毛。叶互生;叶柄长6-18cm,疏被长硬毛;托叶披针形,长l-1.5cm。叶掌状5-9深裂,直径15-30cm,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1-6cm,两面疏被长硬毛,边缘具粗钝锯齿。花单生于枝端叶腋;小苞片4-5,卵状披针形,长15-25mm,宽4-5mm,疏被长硬毛;萼佛焰苞状,5裂,近全缘,较长于小苞片,被柔毛,果时脱落;花大,淡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约12cm;雄蕊柱长1.5-2cm,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蒴果卵状椭圆形,长4-5cm,直径2.5-3cm,被硬毛。种子多数,肾形,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花期8-10月。

2.本变种与上种的区别为:植株全体密被黄色长刚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山东、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台湾、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性味甘;寒

归经肾;膀胱;胃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经;消种解毒。主淋证;水肿便秘;乳汁不通;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2-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小便不通: 黄蜀葵子三、四十粒,细研,以汤冲,绞取汁一小盏,顿服。 (《圣济总录》)②治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卫生易简方》)③治便痈初起: 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挺。为末,以石灰同醋调涂。 (《永类铃方》)④治打扑损伤: 黄蜀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⑤催生:黄葵子(炒)七十粒,烂研,酒服。(《海上方》)

各家论述1.《纲目》: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2.《本草图经》:主淋涩,又令妇人易产。

3.《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

4.《陕西中草药》:补脾健胃,生肌。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跌打损伤,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羊山刺

    《中药大辞典》:羊山刺药材名称羊山刺拼音Yánɡ Shān Cì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异叶花椒的枝叶或种子。全年可采。原形态常绿灌木。小枝粗糙,红褐色,刺极少。单叶互生;

  • 毛野丁香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野丁香叶药材名称毛野丁香叶拼音Máo Yě Dīnɡ Xiānɡ Yè别名石楠叶[云南昆明]来源茜草科毛野丁香叶Leptodermis pilosa (Fra

  • 独叶一枝花

    《中药大辞典》:独叶一枝花药材名称独叶一枝花拼音Dú Yè Yì Zhī Huā别名雨流星草、肾子草(《贵州草药》)。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兰科植物扇唇舌喙兰的全株。原形

  • 散血草

    《中药大辞典》:散血草药材名称散血草拼音Sàn Xuè Cǎo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旋蒴苣苔的带根全草。春季采挖,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卵形或近圆形,

  • 碎兰花根

    药材名称碎兰花根拼音Suì Lán Huā Gēn别名癞疙宝草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细锥香茶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coetsa(Buch.Ham.ex D.Don)Har

  • 角花胡颓子

    药材名称角花胡颓子别名羊母奶子、吊中子藤来源胡颓子科角花胡颓子Elaeagnus gonyanthes Benth.,以根、叶、果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湖南、云南。性味微苦、涩,温。功能主治叶:平

  • 倒生莲

    《中药大辞典》:倒生莲药材名称倒生莲拼音Dǎo Shēnɡ Lián别名倒水莲(《草木便方》),花老鼠、尾生根、石上凤尾草(《广西药植名录》),金鸡尾(《湖南药物志》),盘龙莲(《贵州草药》

  • 对叶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对叶豆药材名称对叶豆拼音Duì Yè Dòu来源豆科对叶豆Cassia alata 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化学成分叶显蒽醌类及黄酮类反应。性味

  • 紫筒草根

    药材名称紫筒草根拼音Zǐ Tǒnɡ Cǎo Gēn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毛草"条。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血,止咳。治吐血

  • 海豘鱼

    药材名称海豘鱼拼音Hǎi Tún Yú别名海狶(《临海异物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海豚科动物海豚的肉或皮下脂肪。原形态海豚(《纲目》)体长2~2.4米,肥满呈圆锥形。头部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