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半夏干姜散

半夏干姜散

金匮要略》卷中:半夏干姜散

药方名称半夏干姜散

处方半夏干姜各等分

制法上二味,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胃止呕。主胃中有寒,干呕吐逆,吐涎沫。

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浆水300毫升,煎取210毫升,顿服之。

备注本方证属胃中有寒,津液凝为痰涎,随胃气上逆,因而干呕、吐涎沫。方中干姜温胃散寒;半夏化痰,降逆止呕。二味配合,共成温胃止呕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金匮》卷中:半夏干姜散

药方名称半夏干姜散

处方半夏干姜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干呕吐逆,吐涎沫。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浆水1升半,煎取7合,顿服之。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赵以德:干呕吐涎沫者,由客邪逆放肺,肺主收引,津液不布,遂聚为涎沫也。用半夏干姜之辛热,温中燥湿;浆水之寒,收而行之,以下其逆,则其病自愈矣。

2.《金匮要略心典》:干呕吐逆,胃中气逆也;吐涎沫者,上焦有寒,其口多涎也。此是阳明寒气逆气不下而已。故以半夏止逆消涎;干姜温中和胃;浆水甘酸,调中引气止呕哕也。

摘录《金匮》卷中

猜你喜欢

  • 大黄甘草丸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丸处方大黄2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桔梗2两,白蔹半两,茯苓半两,附子(炮,去皮)1两,芎?1两,阿胶(炙)1两,泽泻1两,防风1两,薯蓣1两,石斛1两,芍药1两,干姜1两,紫菀

  • 清上泻火汤

    药方名称清上泻火汤处方荆芥穗川芎各0.6克蔓荆子当归身苍术各0.9克 酒黄连生地黄藁本生甘草各1.5克升麻防风各2.1克 酒黄柏炙甘草黄耆各3克 酒黄芩酒知母各4.5克羌活9克柴胡15克细辛少许红花少

  • 柴胡口服液

    药方名称柴胡口服液来源为柴胡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液。性状为棕红色液体;味微甜、略苦。炮制将柴胡粉碎成粗粉,加4倍量的水,于80℃温浸半小时,加热回流1小时,用水蒸气蒸馏(蒸馏过程中补充4倍量的水),收集初

  • 葛根白术散

    药方名称葛根白术散处方白术1钱,茯苓1钱半,干葛1钱半,木香1钱半,赤芍药1钱半,甘草(炙)1钱半,枳壳(去瓤,麸炒)2钱半。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儿一切赤白丹肿毒。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7分,

  • 蟾酥走黄丹

    药方名称蟾酥走黄丹处方朱砂(研)、黄丹(飞)、白面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取蟾酥为丸,如麦粒大。功能主治疔疮走黄。用法用量先刺疮口,次按1粒在疮口内,仍以水沉膏贴之;又以5-7丸,葱汤吞下。发汗即愈。摘录

  • 五疳保童丸

    药方名称五疳保童丸处方黄连(去须)白鳝头(炙令焦黄,无即以炒白芜荑充代)龙胆草(去芦)雄黄(研、飞)青橘皮(去瓤)五倍子夜明砂(微炒)各30克蟾头1枚(炙令黄色)苦楝根 天浆子(微炒)胡黄连麝香青黛(

  • 草乌膏

    药方名称草乌膏处方草乌、甘遂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行路脚板肿疼。用法用量临卧用新汲水调敷脚板上下痛处。次早洗去,便可行。摘录《普济方》卷一五六引《仁存方》

  • 苦茶散

    药方名称苦茶散处方茗。功能主治非中冷,又非中风,由胸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的卒头痛如破。用法用量煮茗作饮2-3升许,适冷暖饮2升,须臾即吐,吐毕又饮,如此数过,剧者须吐胆乃止。不损人而渴则愈。各家论述《千

  • 八制茯苓丸

    药方名称八制茯苓丸处方白茯苓2斤半(须皮光结实者,去皮,打碎如枣核大,分为8制),黄耆6两(切片,水6钟,煎3钟,煮茯苓1分,干为度),肉苁蓉4两(酒洗,去筋,水6钟,煎3钟,煮茯苓如前),人参6钱(

  • 防风粥

    《药粥疗法》:防风粥药方名称防风粥处方防风10~15g,葱白2茎,粳米30~60g。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主感冒风寒,发热畏冷,恶风自汗,头疼身痛,风寒湿痹,骨节酸楚,肠鸣泄泻。用法用量取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