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椒艾丸

椒艾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蜀椒300粒 熟艾270克干姜90克赤石脂60克乌梅100枚

制法上五味,将椒、姜、艾下筛,再将乌梅置于7.5千克米下蒸,令饭熟,去核,纳姜、椒末,合捣三千杵,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痢,食不消化,或青或黄,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尽,两足逆冷,腹中热,苦筋转,起止须扶,阴冷无子。

用法用量每次服10丸,每日三服。不愈,加至20丸,再加黄连270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御药院方》卷七: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乌梅(去核)75克(醋浸,布裹蒸)川椒(炒,去目)30克 柔成无滓艾45克干姜(炮)赤石脂附子(炮裂,去皮、脐)各30克

制法上药除乌梅外,同为细末。将蒸乌梅肉研匀,更入熟枣肉、蜜少许,和上药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寒泄痢,日久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千金》卷十五: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蜀椒300粒,熟艾1升,干姜3两,赤石脂2两,乌梅100枚。

制法上椒、姜、艾为末,梅着1斗米下蒸,令饭熟,去核,纳姜、椒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十年下痢,所食之物皆不消化,或青或黄,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尽,两足逆冷,腹中热,苦筋转,起止须扶,阴冷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日3服;不愈,加至20丸。

如不愈,加黄连1升。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蜀椒、干姜温中,石脂、乌梅敛脱,熟艾恢复元阳,温暖子脏,故可治阴冷无子。服之若不愈,必有积热伏匿于中,则加黄连以分解之。

摘录《千金》卷十五

猜你喜欢

  • 加味瓜蒂散

    药方名称加味瓜蒂散处方白茅根1两,芦根1两,瓜蒂1个。功能主治食河豚中毒。用法用量水煎服。必大吐,吐后必愈。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九

  • 牛蒡蝉蜕酒

    药方名称牛蒡蝉蜕酒处方牛蒡根(或子)500g蝉蜕30g 黄酒1500ml炮制将牛蒡根(或子)捣碎;与酒同置于瓶中,密封;3~5日后开启,过滤去渣,即可服用。功能主治散风宣肺,清热解毒,利咽散结,透疹止

  • 二香五子三茱丸

    药方名称二香五子三茱丸处方八角茴香半两(炒,去子),青木香半两,大腹子1两,川楝子肉3两,香附子(炒)1两,萝卜子(炒)2两,黑牵牛3两(半生半熟),吴茱萸3两,食茱萸3两,山茱萸(去核)3两。制法上

  • 髑骨散

    药方名称髑骨散处方骷髅骨烧灰末。功能主治狂犬咬人,及诸犬咬疮不愈,吐白沫者,为毒攻入心,令人烦乱,唤叫作犬声者。用法用量以东流水和服方寸匕,以活止。凡狂犬咋人,7日辄应一发,过3-7不发,则免也,要过

  • 敛肠丸

    《普济方》卷二一二:敛肠丸药方名称敛肠丸处方木香3克地榆6克 酸石榴皮6克 罂栗壳4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下痢脓血。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陈米泔150毫升,煎取90毫升,空腹

  • 鬼哭丹

    《普济方》卷一九七引《本事》:鬼哭丹药方名称鬼哭丹处方人言1钱(研末),新绿豆1两(为末)。制法上搅匀,以无根水搜为1丸,如皂荚子大,却将黄丹为衣,阴干;小儿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疟疾不问1日1发、间日

  • 蠲饮枳实丸

    药方名称蠲饮枳实丸处方枳实(麸炒,去瓤)半夏(汤洗,浸一宿,切,焙干)陈橘皮(去白)各60克黑牵牛2.50克(取头末90克,余滓不用)制法上药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逐饮消痰,导滞清膈

  • 补血当归汤

    药方名称补血当归汤处方当归5钱,菊花5钱,川芎2钱,白术2钱,细辛2钱,茺蔚子2钱,白芍2钱,羌活2钱,薄荷2钱,大黄2钱,甘草3钱,车前3钱,防风2钱半,白蒺藜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妇人行经,去

  • 人参蛤蚧散

    药方名称人参蛤蚧散处方蛤蚧1对(蜜炙),人参(去芦头)半两,百部半两,款冬花(去梗)半两,贝母(去心)半两,紫菀茸半两,阿胶(蛤粉炒)1分,柴胡(去苗)1分,肉桂(去粗皮)1分,黄耆(蜜炙)1分,甘草

  • 扶弱汤

    药方名称扶弱汤处方熟地1两,石斛5钱,麦冬5钱,北五味子1钱,巴戟天3钱,菟丝子3钱,山茱萸5钱。功能主治入房纵欲,不知葆涩,以致损精而成痨症,形体瘦削,面色萎黄,两足乏力,膝细腿摇,皮聚毛落,不能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