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百花煎

百花煎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百花煎

药方名称百花煎

处方地黄汁200毫升生姜汁100毫升 黄牛乳200毫升 藕汁200毫升 胡桃仁10枚(研如糊)干柿5枚(细锉,研如糊)大枣21枚(煮,去皮、核,研如糊)清酒200毫升 黄明胶(炙燥,为末)秦艽末各15克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糊)90克

制法上十一味,相次下,煎减一半,加白蜜120克,慢火熬成煎,入瓷器贮存。

功能主治养阴补肺,凉血止血。治吐血不止,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一匙,每日三服,糯米饮或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圣惠》卷六:百花煎

药方名称百花煎

处方白蜜5合,生地黄汁3合,生姜汁1合,黄牛乳5合,藕汁3合,秦艽1两(去苗),白茯苓1两,柴胡1两(去苗),干柿5枚(煮软,细研如糊),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明胶5两(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为散,与蜜及诸药汁兼干柿,同于银锅子内,以慢火煎成膏,别收于盒器中。

功能主治肺壅热,吐血后咳嗽、虚劳少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补肺白花煎”。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二十四:百花煎

药方名称百花煎

处方白蜜20两,酸石榴7颗,生姜半斤。

制法上件药,将生姜、石榴并皮同捣,绞取汁,更滤令净,入蜜中相和令匀;用一瓷瓶先称知斤两,然后入药蜜汁,后用三重蜡纸密封瓶头,置于釜中,重汤煮一复时,后时时称,但除瓶斤两外,得20两便住。

功能主治大风疾。

用法用量每服1茶匙,空心以温酒调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猜你喜欢

  • 救焚散

    药方名称救焚散处方益母草、楝树花(晒干)、地蜈蚣草、紫花地丁(连根,晒)、紫草茸、地青草(即尖刀草)、大血结草、扁蓄(晒)。功能主治痘疔痈肿。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 半夏生姜汤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半夏生姜汤药方名称半夏生姜汤处方生姜15克(切)半夏(洗)10克功能主治温胃降逆。主胃中有寒之哕逆。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摘录《类证活人书

  • 清咽利膈散

    药方名称清咽利膈散别名清咽利膈汤(《外科理例》)。处方金银花防风荆芥薄荷桔梗黄芩黄连各4.5克 山栀连翘各3克玄参大黄(煨)朴消牛蒡子甘草各2.1克功能主治清咽利膈。治内有积热,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或

  • 大黄和车前子

    药方名称大黄和车前子处方大黄120克,车前子30克。制法水煎2次,混合,浓缩成200毫升。功能主治据报道,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总有效率98%。用法用量分4~6次服,每4~6小时服1次,首次量加倍。

  • 芎术汤

    《博济方》卷三:芎术汤药方名称芎术汤处方川芎半夏白术各30克甘草(炙)15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湿邪上犯,眩晕呕逆,头重不食。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5片,水煎服,不计时候。摘录《博济方》卷三《

  • 二白汤

    药方名称二白汤处方桃白皮1升,槐白皮(切)1升,苦参(切)5合,大枣10枚(劈),熟艾(三月三日者)5合。功能主治久痢变疳,下部生恶疮,恶寒壮热。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半,去滓,纳熊胆1枣许大,搅

  • 保和平胃散

    药方名称保和平胃散处方小柴胡汤加竹茹、枳实、藿香、厚朴。功能主治消导和胃止呕。主呕吐有食滞。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 散血葛根汤

    药方名称散血葛根汤别名散瘀葛根汤(《医宗金鉴》卷十二)。处方干葛半夏川芎防风羌活升麻桔梗各2.4克白芷甘草细辛苏叶香附红花各1.8克功能主治疏风理气,活血化瘀。治跌打损伤,瘀血凝滞,结成流注,身发寒热

  • 豆蔻四神丹

    药方名称豆蔻四神丹处方龙骨1两,豆蔻1两,硫黄1两,附子1两,干姜1两,桂1两。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虚冷。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摘录《鸡峰》卷十三

  • 龟背散

    药方名称龟背散别名龟胸丸处方大黄3分(炒),天门冬(去心,焙)、百合、杏仁(去皮尖、炒)、木通、桑白皮(蜜炙)、甜葶苈(隔纸炒)、朴消(制)、枳壳各等分。制法为大蜜丸。功能主治儿生不能护背,客风入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