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茱萸内消圆

茱萸内消圆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茱萸内消圆

药方名称茱萸内消圆

处方吴茱萸(汤洗七次.焙)、陈皮(去白)、川楝(蒸.去皮.核)、肉桂(去粗皮.不见火)、马蔺花(醋炙)、青皮(去白)、山药(焙)、茴香(炒)、山茱萸(去核),各二两;木香(不见火)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酒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与膀胱经虚,为邪气所搏,结成寒疝,伏留不去,脐腹广刺,小肠气痛,奔豚倂癖,疼不可忍,阴核偏大,肤囊痈肿,结硬牵急,重大滋长,瘙痒疼痛,时出黄水、疮疡,腰腿沉重,足胫肿满,行步艰难,累经治疗,不见减瘥,服之渐渐内消,不动大肠,亦不搜绞,补虚消疝,温养肾经。此药不热,无毒,若志心服饵,其效如神。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空心,温酒或盐汤吞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茱萸内消圆

药方名称茱萸内消圆

处方山茱萸(捣.去核.取肉微炒)、桔梗(水浸一伏时滤出.慢火炒干为度)、白蒺藜(炒.去刺)、川乌(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茴香(舶上者.淘去沙石.焙干)食茱萸吴茱萸(微炒)、青皮(去白),各二两;海藻(洗.焙)、五味子(净拣)、大腹皮(酒洗.焙)、玄胡索,各二两半;桃仁(去皮.尖及双仁.麸炒.别研)、枳实(去瓤.麸炒)、陈皮(去白),各一两;川楝子(炒)三两,木香一两半。

(一方无枳实陈皮桃仁、玄胡索、川楝子木香

炮制上为末,酒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经虚弱,膀胱为邪气所搏,结成寒疝阴俉,偏火上攻,脐腹疼痛,肤囊肿胀,或生疮疡,时出黄水,腰脚沉重,足胫肿满,行步艰辛,服之内消,不动脏腑。

用法用量温酒下三十圆,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猜你喜欢

  • 淋熨芎藭汤

    药方名称淋熨芎藭汤处方芎藭1两,泽兰2两,甘草2两,川椒1两(去目),当归1两,吴茱萸1两,桑根白皮2两(锉),松脂3两,黑豆1升(碎捣,入松脂内,微炒令香)。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伤折疼痛。用法用量每

  • 丁香理中汤

    药方名称丁香理中汤处方人参、白术(炒)、黑姜、炙草、丁香。功能主治中脘停寒,喜食辛物,入口即吐哕。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医钞类编》卷十

  • 复音散

    药方名称复音散处方乱发30克(烧为灰)桂心30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治中风失音不语,筋脉拘急,腰背强直。用法用量每服6克,以暖酒调下,日四五服。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 加味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加味黄芩芍药汤处方当归、条芩、芍药、黄连(姜汁炒)、砂仁、枳壳、槟榔、木香。功能主治怀妊下痢,此是暑热寒温相搏而然。用法用量水煎服。痢止即止药。摘录《女科秘书》

  • 玄胡散

    药方名称玄胡散处方玄胡索30克朴消0.9克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泻热通便。治尿血作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赤水玄珠》卷九

  • 梦灵丸

    药方名称梦灵丸处方羊子肝(去皮、膜,薄批作片,线串,日中晒)7叶 太阴玄精石(研)石决明(洗净)黄连(去须)各30克蕤仁(研)15克制法上五味,捣研为末,用陈粟米粥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肝明目。

  • 解热丸

    药方名称解热丸处方甘草(生,锉)半两,铁粉(研)半两,青黛(研)半两。制法上为末,再研匀,炼蜜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小儿出疮。用法用量每服1丸,熟水化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 黄芩半夏丸

    药方名称黄芩半夏丸处方制过半夏粉1两,黄芩末2钱。制法上和生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上焦有热,咳嗽生痰。用法用量每服70丸,用淡生姜汤送下,食后服。摘录《袖珍》卷一

  • 六根散

    药方名称六根散处方鹿梨根、黄柏根、乌药、苦楝根、不辣回根、芫花根。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疥疮。用法用量麻油调敷之。摘录《普济方》卷二八○

  • 兜药

    药方名称兜药处方肉桂2两,公丁香4两,小茴4两,独活4两,川芎2两,当归3两,广木香2两,细辛3两,白芷3两,桃仁4两。制法上为细末,作棉兜肚用之。另用蕲艾4两,姜汁渍入,晒干更渍,3次后同入棉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