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还魂丹

还魂丹

幼幼新书》卷十三引郑愈方:还魂丹

药方名称还魂丹

处方麝香1字,蝎梢3-7个,朱砂2钱(别研),天南星1个(去心)。

制法上各细研后,却入乳钵内再研,同重罗面少许,滴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中风,牙关紧,口噤不开。

用法用量每遇小儿有此病状,口噤不开,急令水研化1丸,滴入口中令活;后却以金银薄荷汤灌下2-3丸,如定后,方将别药调理。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三引郑愈方

《医部全录》卷二九四:还魂丹

药方名称还魂丹

处方朱砂2钱半,雄黄(并水飞)2钱半,生玳瑁(屑)2钱半,麝香(另研)2钱半,白芥子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于瓷器中熔安息香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尸厥不语。

用法用量冲恶不语,每服5丸,用童便化下;小儿热风,只服1丸。

摘录《医部全录》卷二九四

《证治要诀类方》卷四:还魂丹

药方名称还魂丹

处方麻黄3两,桂枝2钱,杏仁12粒。

功能主治中恶已死。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煎,灌下即醒。

摘录《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串雅外编》卷二:还魂丹

药方名称还魂丹

处方蜈蚣2寸,麝香1分,白芷4两,天麻4两,黄花子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吹鼻。即苏。

摘录《串雅外编》卷二

猜你喜欢

  • 加减漏芦汤

    药方名称加减漏芦汤处方漏芦30克,刘寄奴30克,公英30克,地丁30克,双花30克,连翘30克,柴胡13克,海藻15克,元参12克,香附12克,大贝12克,皂刺10克。功能主治理气活血,软坚散结,疏肝

  • 加味当归补血汤

    《不知医必要》卷四:加味当归补血汤药方名称加味当归补血汤处方炙耆1两,党参(去芦,米炒)4钱,当归3钱,干姜(炒)2钱,附子(制)3钱。功能主治胞衣下后,血脱而晕,眼闭口开,手足厥冷者。摘录《不知医必

  • 蜂儿丸

    药方名称蜂儿丸处方蜂儿1两,白花蛇肉1两,天雄1两(去皮脐),天南星1两,干蝎1两,白僵蚕1两,桑螵蛸1两,地龙1两,麝香半两(细研)。制法上并生用,为细末,以酒煮槐胶入炼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

  • 甘桔黑豆汤

    药方名称甘桔黑豆汤处方甘草、桔梗、黑大豆。功能主治解毒开提。主肺痈初发。各家论述甘草和中解毒,黑豆散热解毒,桔梗开提肺气,初发用之,毒自解散。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一

  • 隔毒丸

    药方名称隔毒丸处方郁李仁(去皮尖)1分,黑牵牛(炒)1分,大戟1分,甘遂1分,牛黄(研)1钱,乳香(研)1钱,麝香(研)半钱,龙脑(研)半钱。制法上为末,同再研匀,用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伤

  • 贝母汤

    《普济本事方》卷三:贝母汤药方名称贝母汤处方贝母(去心,姜制)黄芩(生,去皮)干姜(生)陈皮(去白)五味子(拣)各30克 桑白皮(蜜炙)半夏(汤浸)柴胡(去苗)桂心(不见火)各15克木香炙甘草各7.5

  • 槐花丸

    《仙拈集》卷二:槐花丸药方名称槐花丸处方槐花(炒焦)1两,元胡(炒)1两,地榆(焙)1两,乌梅肉1两。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肠风下血,红白痢疾。用法用量每服20丸,黄酒送下;红痢,蜜

  • 二白锉散

    药方名称二白锉散处方大天南星1个(炮裂,出火毒),大半夏4个(汤洗7次,去滑,并锉作块子)。功能主治小儿膈上痰壅,吐逆不食,渐生惊候,胸中满塞,咽嗌不利。用法用量以水1大盏半,加生姜7片,慢火煎至1呷

  • 凉心利水汤

    药方名称凉心利水汤处方麦冬30克茯神15克莲子心3克车前子9克功能主治清心火,利小便,治心火亢盛,烦躁,口渴,小便不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二剂水出如注,四剂全愈。摘录《辨证录》卷九

  • 加味调中益气汤

    《医学正传》卷四引东垣方:加味调中益气汤药方名称加味调中益气汤处方陈皮黄柏(酒炒)各0.9克升麻(去粗皮)柴胡(去芦)各1.2克人参甘草(炙)苍术各18克(米泔浸)黄耆3克川芎1.8克蔓荆子0.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