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通草散

通草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通草散

药方名称通草散

处方通草(半两)木通(半两)泽泻(一分)竹茹(二钱少用.老人减半)

来源崇宁二年,自太府出为发运,夏及秋患痢两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医皆曰此痢也。闻泗州青阳镇李中和助教善医,即遣人召之。中和至看脉,即曰此非痢也,始甚怒之,徐叩之,李曰,血多白少,小便涩少,即非痢。其言中余之病,心已神之。乃是旧因伏暑,小便转导入大腑,由心经而过,遂化为血,大小便下,故其状似痢而非痢也。但令大小便各归本藏即安。

信知天下有如此妙医,余家致婢久痢,服之皆安,故记传久。

炮制上剉如大米粒,或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伏暑,下血如久痢。

用法用量就剉时每服秤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细末。即每服抄二钱。依前法煎,食后并夜卧各一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六:通草散

药方名称通草散

处方木通细辛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鼻齆,气息不通,不闻香息。

用法用量绵裹少许,纳鼻中。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猜你喜欢

  • 参麦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参麦汤药方名称参麦汤处方人参9克 干麦冬(带心)12克 生山药18克 清半夏6克牛蒡子(炒,捣)9克 苏子(炒,捣)6克 生杭芍9克甘草4.5克功能主治主阴分亏损已久,渐至肺虚

  • 拨翳紫金膏

    药方名称拨翳紫金膏处方蕤仁1两(研,去皮油),石蟹5分,珍珠5分,琥珀5分,麝香5分,片脑5分,硼砂5分,青盐5分,石燕子5分,金精石5分,银精石5分,白丁香5分,红珊瑚5分,乳香5分(另研),辰砂2

  • 茯苓饼

    《经验方》:茯苓饼药方名称茯苓饼处方茯苓细粉 米粉 白糖各等份制法上3味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饼。功能主治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气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肿

  • 癸字化毒丸

    药方名称癸字化毒丸处方牛黄5分,鹿角屑3钱,沉香1钱,生生乳1钱,朱砂1钱半,雄黄1钱半,月月红1钱半,白鲜皮1钱半,乳香1钱半,穿山甲1钱半,神水1钱(用出山铅10斤打薄片20块,块上贴银箔,取尖底

  • 金箔麝香丸

    药方名称金箔麝香丸处方郁金1两,皂角3枚,巴豆40个。制法上件都拍破,用水3碗,同煎至水尽,只拣郁金,切作片子,焙干,为末,以面糊为丸,如粟米大,以麝常熏之。功能主治退热。主小儿潮热。用法用量每服5-

  • 小儿至宝丸

    药方名称小儿至宝丸处方紫苏叶50g 广藿香50g薄荷50g羌活50g陈皮50g 白附子(制)50g胆南星50g白芥子(炒)30g川贝母50g槟榔50g山楂(炒)50g茯苓200g 六神曲(炒)200g

  • 和中蠲痛汤

    药方名称和中蠲痛汤处方草豆蔻(须用建宁者,无则用白豆蔻)、山楂、香附、川芎、半夏、苍术、厚朴、缩砂、枳实、炮姜。功能主治一切胃脘暴痛。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录《医学六要》卷五

  • 滋血润喉汤

    药方名称滋血润喉汤处方天门冬生地黄各3克麦门冬当归各2.4克知母2.4克青黛1.5克 山栀仁(炒)牛膝各1.5克 片黄芩2.1克 贝母1.8克桔梗1.8克功能主治治咯血,血在咽下,咯吐不出,甚则咯即有

  • 菖蒲导赤散

    药方名称菖蒲导赤散处方石菖蒲、黄连、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灯心。功能主治伤寒传热内侵心包,烦渴昏沉,小便不利。摘录《医级》卷七

  • 平肝清脑汤

    药方名称平肝清脑汤处方羚羊角粉2.4克(冲服)明天麻3克 嫩钩藤白蒺藜各12克 冬桑叶9克天竺黄4.5克 京赤芍6克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清脑开窍。治产后发痉。新产之后,猝然抽风,神志不清,口眼抽动,牙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