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字连城

一字连城

一个字就价值连城,形容文字精妙。本于北魏元勰对高祖的赞誉。元勰,字彦和,献文帝的儿子,敏而好学,喜好属文,高祖时任司徒、太子太傅,与高祖君臣义重、兄弟情深。一日,高祖与侍臣升坐金墉城,看见堂后的梧桐和竹,高祖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吃;现梧桐、修竹并茂,能引来凤凰吗?”勰说:“凤凰是有德而至,梧桐与竹哪能招来!”高祖笑了,说:“朕也没奢望它来。”日将落,高祖酒兴更酣,环视桐叶,吟道:“其桐其椅,其实离离,恺悌君子,莫不令仪。”并让黄门侍郎读群臣应诏诗,读到勰诗时,高祖为勰改了一个字,并说:“昔日祁奚荐子为官,天下却称赞他至为公道;现在我想称赞元勰的诗,才明白他的举荐果然不是出于私心啊!”勰听后,说:“蒙您神笔一改,才配得这赞誉。”高祖说:“朕虽雕琢了一个字,当誉的仍是玉的本体。”勰说:“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虽赐一字,却价等连城。”

【出典】:

魏书》卷21《彭城王传》571、572页:“高祖与侍臣升金墉(yōng拥)城……因仰观桐叶之茂,曰:‘其桐其椅(木名。亦称山桐子),其实离离,恺悌君子,莫不令仪。今林下诸贤,足敷歌咏。’遂令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乃为之改一字,曰:‘昔祁奚举子(祁奚,春秋晋人,为晋悼公中军尉,年老请退。公问可代者,荐其仇解狐,然将任之而狐死。又问,荐其子祁午。因有“外举不隐私,内举不隐子’之称),天下谓之至公,今见勰诗,始知中令之举非私也。’勰对曰:‘臣露此拙,方见圣朝之私,赖蒙神笔赐刊(改定),得有令誉。’高祖曰:‘虽琢一字,犹是玉之本体。’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


主谓 连城,指“连城璧”。指文字价值极高。语本《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值连城。’”△多用于描写文章的价值。


【词语一字连城】  成语:一字连城汉语词典:一字连城

猜你喜欢

  • 云中守

    《汉书.冯唐传》:“(冯唐曰)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军市租尽以给士卒,出私养钱,五日壹杀牛,以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且云中守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之作。”文

  • 归鸿谁寄

    源见“雁足书”。指书信无使者传送。宋柳永《卜算子慢》词:“纵写得离愁万种,奈归鸿谁寄?”

  •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见〔千人所指,无病自死〕。见“千夫所指,无病自死”。【词语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成语: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 圯桥授履

    同“圯桥进履”。元贡师泰《晚泊邳州》诗:“白头老父相逢处,犹似圯桥授履还。”

  • 石户

    同“石户农”。三国 魏嵇康《太师箴》:“故子州称疚,石户乘桴,许由鞠躬,辞长九州。”【词语石户】   汉语大词典:石户

  • 啖蔗

    《世说新语.排调》载:顾恺之吃甘蔗,先从梢部吃起。别人问他为何这样吃法,他回答说:“渐入佳境。”唐.韩愈《答张彻》诗:“初味犹啖蔗,遂通斯建瓴。”后因以“啖蔗”为情况愈来愈好的典故。宋.李弥逊《将至徽

  • 拔茅

    同“拔茅连茹”。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拔茅之义圮,而负乘之群兴。”宋王禹偁《留别仲咸》诗之一:“头白忽抛攀桂伴,道消休话拔茅心。”【词语拔茅】   汉语大词典:拔茅

  • 黑㮶公

    同“黑矟公”。元 杨维祯《送吕左辖还越》诗:“露书誓剪金床兔,壮气平吞黑㮶公。”

  • 藩屏

    源见“藩垣”。比喻卫国的重臣。唐元稹《论教本书》:“选用贤良,树为藩屏。”《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年》:“〔尉贤政〕曰:‘受凉王厚恩,为国藩屏。’”亦比喻边防重镇。《汉书.叙传下》:“建设藩屏,以强守

  • 齞历

    《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李善注:“《说文》曰:齞,张口见齿也;历,犹疏。”后因以“齞历”形容面容丑陋。宋秦观《春日杂兴》诗之二:“缪挟江海志,耻为升斗谋;齞历难刻画,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