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告投杼

三告投杼

源见“曾参杀人”。谓谣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鲁迅《书信集.致荆有麟》:“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偏正 比喻流言数传会使不信者转为相信。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然而~,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用于说明流言的可怕。→三夫之言 三人成虎


【词语三告投杼】  成语:三告投杼汉语词典:三告投杼

猜你喜欢

  • 曲蘖

    《尚书.商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蘖。’”旧题汉.孔安国传:“酒醴须曲蘖以成,亦言我须汝以成。”曲蘖,酒母。商王武丁曾将宰相傅说治理朝政的巨大作用比喻为曲蘖

  •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礼记.中庸》十三:“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宋.朱熹注:“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道:方法。意谓用那人整治别人的办法,反过来对付他本人。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况这

  • 谢掾未易才

    《晋书.王导传》附《王珣传》:“珣字元琳。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皆未易才也。’”东晋谢玄为桓温掾属,桓温预言他中年必为辅弼重臣。后遂用为称美属员

  • 共命鸟

    《翻译名义集》二引《杂宝藏经》:“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曰命命。”后遂以“共命鸟”形容命运相同者。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莲池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典源

  • 袁安倚赖

    《后汉书.袁安列传》:“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以天子(和帝)幼弱,外戚(指窦宪)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赖之。四年春,薨,朝廷痛惜焉。”东汉袁安忠

  • 衡山拨芋火

    源见“懒残煨半芋”。指有富贵先兆。清钱谦益《题将相谈兵图为范司马蔡将军作》诗:“岂无岘南共黍饭,亦有衡山拨芋火。”

  • 鼎象

    源见“禹鼎”。指夏禹以百物之象铸于鼎,使民知善恶。明唐顺之《零陵县知县题名记》:“是则其为令也,善而名之也,甚于旂常之载焉;其为令也,恶而名之也,甚于鼎象之铸焉。”【词语鼎象】   汉语大词典:鼎象

  • 守墓万家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韩信择地葬母,其旁可置万家守墓。后以此为咏子孙通显之典。宋.陆游

  • 后苏

    同“后来其苏”。《封神演义》一回:“放桀南巢拯暴虐,云霓如愿后苏全。”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指万物。 仰观广大的宇宙,俯看繁盛的万物。 表示纵观万象,包罗一切。语出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黎笙《庄严的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