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户亡秦

三户亡秦

指范增引用楚南生的话对项梁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还必定是楚人。后以此典形容抗暴复国的决心意志。战国末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全中国的秦朝。但秦朝统治残暴,民不聊生,激发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举兵伐秦。范增(前277——前204年),居鄛(cháo巢,县治今安徽巢县西南)人,年已七十,一向住在家里,好出奇谋计策。他前去游说项梁道:“陈胜起义失败本是规律如此。但秦朝灭亡六国,楚国最没有过错。自从楚怀王到秦国一去不返,楚国人怀念他一直到如今,因此楚南公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还必是楚人。’”此典又作“楚人三户”、“楚三户”、“三户”、“存三户”、“南翁三户”、“三户楚”、“三户英雄”。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300页:“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楚国名将项燕之子)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约会楚怀王于武关〔今陕西丹凤附近〕,楚怀王被扣,挟以割地,他逃归不得,发病死),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战国时楚国阴阳家)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例句】: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楚人三户,蜀郡五丁。气拥玄云,精贯白日。” 宋·苏轼《竹枝歌》:“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欢呼。” 宋·洪迈《容斋随笔·容斋四笔·魏冉罪大》:“诸侯由是不直秦,未及百年,三户亡秦之语遂验。” 宋·陆游《十月二十六日夜梦》:“南人孰谓不知兵,昔者亡秦楚三户!” 明·徐石麒《拂霓裳》:“西台哭罢,三户里,识遗贤。” 清·钱谦益《简侯研德并示记原》:“国殇何意存三户,家祭无忘告两河。” 清·钱谦益《佛水竞渡曲》之二:“何事南翁三户里,更无人吊楚怀王。” 清·黄遵宪《台湾行》:“亡秦者谁三户楚,何况闽粤百万户。” 清·徐倬《项王祠》:“故乡香火情何限,三户英雄气已多。”


主谓 三,形容数量之少。即使几户人家也可消灭秦国,形容有必胜的信心。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柳亚子《四月二十五日》:“一成兴夏诛寒浞,~忆楚王。”△用于鼓励弱小抵抗强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典源】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今译】 战国末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秦统治残暴,继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举兵伐秦。当时范增虽已年老,仍谋略奇远。他对楚人项梁说:“秦灭六国,楚最无辜。自从怀王入秦不得返国,楚人至今耿耿于怀,所以楚南公说:‘即便楚国只有几户人家,而推翻秦朝的一定是楚人。’”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抗暴复国的决心意志。

【典形】 楚人三户、楚三户、存三户、南翁三户、三户、三户楚、存三户、南翁三户、三户、三户楚、三户亡秦、三户英雄、无三户、故乡三户、亡秦三户、三户已亡。

【示例】

〔楚人三户〕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楚人三户,蜀郡五丁。气拥玄云,精贯白日。”

〔楚三户〕 宋·陆游《十月二十六日夜梦》:“南人孰谓不知兵,昔者亡秦楚三户!”

〔存三户〕 清·钱谦益《简侯研德并示记原》:“国殇何意存三户,家祭无忘告两河。”

〔南翁三户〕 清·钱谦益《佛水竞渡曲》之二:“何事南翁三户里,更无人吊楚怀王。”

〔三户〕 明·徐石麒《拂霓裳》:“西台哭罢,三户里,识遗贤。”

〔三户楚〕 清·黄遵宪《台湾行》:“亡秦者谁三户楚,何况闽粤百万户。”

〔三户亡秦〕 宋·苏轼《竹枝歌》:“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欢呼。”

〔三户英雄〕 清·徐倬《项王祠》:“故乡香火情何限,三户英雄气已多。”


【词语三户亡秦】  成语:三户亡秦汉语词典:三户亡秦

猜你喜欢

  • 断马剑

    《汉书》卷六十七《朱云传》:“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

  • 茅塞

    《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后因用“茅塞”形容思路闭塞或思想愚昧。多用为谦词。宋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二:“仲信寓越之萧寺……时一相遇,未尝不

  • 蝶化金钱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上每睹芳盛,叹曰:‘人间未有!’自是,宫中每夜有黄白蛱蝶万数,飞集于花间,辉光照耀,达晓方去。宫人竞以罗巾扑之,

  • 从事醉青州

    同“从事到青州”。清王摅《天雄署中和杜秋兴》诗:“羁客中宵频念此,狂呼从事醉青州。”

  • 不知丘

    源见“东家丘”。谓不知孔子是圣贤。宋苏轼《代书答梁先》诗:“鲁人岂独不知丘,蹸藉夫子无罪尤。”

  • 作人

    《诗.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后因称任用和造就人才为“作人”。明张居正《贺朱镇山重膺殊恩序》:“君上所以命官作人,与臣子所以表树勋烈者,匪忠孝何繇哉?

  • 东窗事发

    元.张昱《张光弼诗集》卷三《咏何立事序》注:“宋押衙官何立,秦太师差往东南第一峰,恍惚间引至阴司,见太师对岳飞事,令归告夫人:‘东窗事犯矣。’复命:‘后即弃官,学道蜕骨。’今在苏州玄妙观为蓑衣仙。”此

  • 微时故剑

    微时:微贱之时,指未显贵时。汉宣帝刘询(前91-前49年)是武帝的曾孙。襁褓时,因遭巫蛊之祸,刘询的祖父母、生父母皆被诬陷而遇害。刘询流落于民间,成年后娶暴室啬夫许广汉之女许平君。元平元年(前74年)

  • 五丁壮士

    同“五丁”。宋李曾伯《八声甘州.登经济楼》词:“愿天驱、五丁壮士,挽岷 峨,生意与春还。”

  • 小不忍则乱大谋

    泛指在小事上不忍让,往往会妨害大局。这是孔子对他的弟子们说的一句话。他说,邪说异端足以败坏德行。而在小事上不作忍让,则往往会毁坏大局。【出典】:《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