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镜

三镜

《佩文韵府》卷八十九“三鉴”下引《荀子》:“君子有三鉴:世、人、镜鉴。前惟顺,人惟贤,镜惟明。夏商之衰,不鉴于禹、汤也;周、秦之弊,不鉴于民下也;侧弁垢颜,不鉴于明镜也。”

北堂书钞》卷一三六汉.荀悦《申鉴》曰:“君子有三鉴:鉴乎古,鉴乎人,鉴乎镜。”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太宗谓梁公(房玄龄)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亡一镜矣。’”(见《顾氏文房小说》第一册)

新唐书.魏征传》、《旧唐书.魏征传》及《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太宗贞观十七年都有类似的记述。

所谓“三镜(或作鉴或鑑)”是指可以鉴正政令言行仪容的三个借鉴。唐太宗所说的“三镜”,铜镜为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了解并接受历代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以人为镜,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中,可以总结自身言行的得失。借古鉴今,借人鉴己,这些对于一个人从政立身,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诗经.大雅.荡》中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汉书.寇恂传》中说:“董崇说恂曰:‘萧何守关中悟鲍生之言而高祖悦,今君当以前人为镜。’”这些都是重视借鉴的言论。“三镜”常用为治理国家,立身行事借鉴的典故。

宋.张舜民《谢赐资治通鉴表》:“远追三镜,坐振四经,顾一介之靡遗,与群贤而共乐。”


【词语三镜】   汉语词典:三镜

猜你喜欢

  • 文欺白凤

    源见“吐凤”。谓文章超过扬雄。极言文章美妙。前蜀贯休《避地毘陵寒月上孙徵使君》诗之二:“文欺白凤真难及,药捻红蕖岂偶然?”

  • 一串铃

    明中叶后为整顿钱粮收解手续在北方所行的改革办法。与一条鞭法同时施行。隆庆(明穆宗朱载垕年号。1567——1572年)初北直隶、山东等处实行一串铃法,还改进收解办法,主要为使收、解分离;总收以后按原有各

  • 刀解牛

    源见“庖丁解牛”。谓技艺熟练神妙。宋陆游《遣兴》诗:“爱身每戒玉抵鹊,养气要如刀解牛。”

  • 降火

    源见“白鱼入舟”。王朝兴盛的瑞兆。《文选.陆倕〈石阙铭〉》:“命旅致屯云之应,登坛有降火之祥。”张铣注:“武王济河,火流为乌,此圣人之祥瑞也。”【词语降火】   汉语大词典:降火

  • 轩鹤冠猴

    源见“乘轩鹤”、“沐猴而冠”。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居禄位、虚有其表之人。明刘基《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并列 乘车的鹤,戴帽的猴。比

  • 蒲邑三善

    孔子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称赞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孔子家语.辩政》:“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入其境曰:‘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善哉由也,忠信而宽矣。’至廷曰:‘善哉由也,明察

  • 鹿挺

    同“鹿铤”。清昭梿《啸亭杂录.穆富二将》:“川 楚教匪窃发,鹿挺兽骇,蔓延三省。”【词语鹿挺】   汉语大词典:鹿挺

  • 鲛泪

    源见“鲛人泣珠”。指眼泪。明王世贞《哭李于鳞一百二十韵》:“满掬挥鲛泪,轻裘渍酒绵。”【词语鲛泪】   汉语大词典:鲛泪

  • 子牟怀魏阙

    同“子牟恋魏阙”。谓心恋朝廷。唐崔湜《襄城即事》诗:“子牟怀魏阙,元凯滞襄城。”

  • 鸣吠

    源见“鸡鸣狗盗”。指鸡鸣狗盗之类的薄技。《隋书.潘徽传》:“所以人加脂粉,物竞琢磨,俱报稻粱,各施鸣吠。”【词语鸣吠】   汉语大词典:鸣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