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

原为称美吴公子季札之词,后则泛指某种不好的言行,屡见不鲜。季札是吴王寿梦幼子。寿梦死前,遗命传位季札,而他却坚辞不受,以此扬名列国。公元前544年,他代表吴国出聘鲁国。鲁国《春秋》记载为,“吴子使札来聘。”《公羊传》在解释这条记载时认为,根据《春秋》笔法,有才能的人是不能直书其名的,为什么在这里却直称其名?根据《春秋》笔法,涉及夷狄史实时不书其君,但是由于他派遣的使臣如此贤明,则只书写其君为“吴子”尚觉不够,而且还要在史籍上留下使臣的名字。w

【出典】:

《春秋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例句】:

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一百十七回:“贾环、贾蔷等愈闹的不象事了,甚至偷典偷卖,不一而足。”


偏正 原指不能因其一事而使之满足。后指同类情况或事物很多,不止出现一次或不止一种。语出《公羊传·文公九年》:“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郭明化、张重天《翼鲁春秋》:“其他的人,有尖起嘴唇喝茶的,有悠闲地仰着脖子喷吐烟圈的,还有捻着根火柴挖耳朵的,奇形怪状,~。”△用于形容事物多。→层出不穷 ↔区区之众。 也作“不一而止”、“不壹而足”。


【词语不一而足】  成语:不一而足汉语词典:不一而足

猜你喜欢

  • 死得其所

    所,处所。得其所,得到应有的归宿。死得是地方,即指有意义,有价值。语本北魏张普惠。张普惠,字洪赈,常山九门(今河北正定)人,专心坟典,受士人称赞。作谏议大夫时,当朝灵太后的父亲司徒胡国珍亡故后谥号“太

  • 竹笑

    宋苏轼《石室先生画竹赞》:“竹亦得风,夭然而笑。”后以“竹笑”形容竹子遇风摆动的姿态。元李衎《竹谱详录.竹态》:“竹得风,其体夭屈谓之竹笑。”【词语竹笑】   汉语大词典:竹笑

  • 攀援桂枝

    《楚辞》汉.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楚辞.招隐士》中用“攀援桂枝”为游山玩水之语。后遂用“

  • 长江后浪推前浪

    比喻世事的更迭。多指新生事物代替陈旧事物,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宋.刘斧《青琐高义.孙氏记》:“我闻古人之诗曰:‘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世新人换旧人。’”主谓 比喻世事的更替发展。多指新人辈出,新事物不断向

  • 木人石心

    木头人,石头心,形容意志坚定,不受外物诱惑。有时也比喻人没有感情。夏统,字仲御,会稽永兴(今浙江绍兴一带)人,西晋隐士。幼时孤贫,以孝闻名,善辨论。宗族里人劝他出去做官,他非常气恼,从那之后不再和宗族

  • 七里滩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传》:“(严光)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唐.李贤注引顾野王《舆地志》:“七里濑在东阳江下,与严陵濑相接,有严山。”七里滩又名七里濑、严陵濑、子陵滩,地在今浙江省桐

  • 凤凰衔图

    参见:衔瑞图

  • 西狩涕孔丘

    源见“绝麟”。哀叹世道衰微。晋刘琨《重赠卢谌》诗:“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 处囊

    源见“毛遂自荐”。指处囊锥脱颖而出。比喻一个人的才智得到机会便显露出来。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是以临淄遣妇,寄束缊于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于赵相。”【词语处囊】   汉语大词典:处囊

  • 淮南食时

    《汉书.淮南王传》:“淮南王(刘)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每宴见,谈说得失及方技赋颂,昏莫然后罢。”西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