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念旧恶

不念旧恶

为了事业的成功,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的人。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因听骊姬谗言,逼死太子申生并派寺人披前去蒲城杀公子重耳。公子重耳被迫逃亡狄国,寺人披追赶不及,斩其一袪(袖口)而还。后来,晋惠公即位,同样把重耳视为政敌并再命寺人披前去刺杀他,逼得重耳到处流亡。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归国为君,原为晋惠公臣下的吕甥,郤芮计划乘夜焚毁王宫,杀死晋文公重耳,寺人披得知这一消息,即赴宫门要求见晋文公。晋文公不但不见,还使人责备他说:“僖公五年时(前655年),献公命你一夜间赶到蒲城刺杀我,你应时而至。后来我同狄君打猎渭滨,惠公命你三天内来刺杀我,你两天就赶到了。即使这是国君的命令,你怎么这样快呀。现在我还保存着被你砍去袖口的衣服,你还有什么脸来见我,快快离开吧。”寺人披回答道:“我以为你经过多年磨难,回国为君,一定聪明了不少,如今看来,并非如此,看来免不了又要遭受灾难。国君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不能含糊。为国君清除敌人,是要竭力而为的,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敌人。现在您即位为君,难道就没有敌人吗?从前齐桓公不念管仲射其带钩之旧恶而使其为相,从而巩固了统治。你若不这样做,将会有更多的敌人,哪里只是我一个刑余之臣呢?”晋文公听出他话里有因,接见了他。寺人披便将吕甥、郤芮企图发动政变的消息告诉了晋文公。晋文公抓紧时间采取应付措施,终于平定了这场叛乱。

【出典】: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谓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

【例句】:

论语·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10第3章:“里凫须仰首曰:‘……臣之为贼亦大矣,罪至十族,未足塞责。然君(指晋文公)诚赦之罪,与骖乘游于国中,百姓见之,必知君不念旧恶,人自安矣。’”


述宾 恶,读è,不计较过去的仇怨。《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怨是用希。”△褒义。多用于宽容和谅解方面。→隐恶扬善 ↔不仁不义


【词语不念旧恶】  成语:不念旧恶汉语词典:不念旧恶

猜你喜欢

  • 铜仙下泪

    同“铜仙泪”。元张昱《别春次扬州成廷珪韵》:“自从《玉树》成歌后,曾见铜仙下泪来。”

  • 车鱼

    源见“冯驩弹铗”。谓出有车,食有鱼。表示受主人或上级器重。南唐李中《哭故主人陈太师》诗:“车鱼郑重知难报,吐握周旋不可论。”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六:“恩私何啻于车鱼,报效不如于犬马。”【词语车鱼】  

  • 翻手是云,覆手是雨

    见“翻手是雨,合手是云”。张贤华《欲海沉浮》:“更要命的是,她刚和赵海生闹翻了脸,心里恨死赵海生,也恨死普天下的男人,觉得他们没有一个不是无情寡义、~的。”

  • 三窃蟠桃

    源见“方朔偷桃”。指仙道生活。宋程俱《次韵江子我见寄长句》:“一登文石趋宣室,三窃蟠桃向道山。”

  • 谢女联诗

    同“谢女雪诗”。宋王琪《望江南》词:“谢女联诗衾翠幕,子猷乘兴泛平澜。”

  • 鹤怨猿惊

    源见“北山移文”。指厌倦官场生活,期待着归隐。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并列 比喻厌倦官场,想要归隐的心情。宋·王奕《南乡子·和谢潜庵蒋山》词:“搔首倚薰风

  • 锦绣肝肠

    唐李白《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紫云仙季〕常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后因以“锦绣肝肠”谓满腹诗文,善出佳句。宋刘过《沁园春.王汝良自长

  • 木刻吏

    源见“刻木为吏”。指刑宽政仁。宋陆游《秋赛》诗:“木刻吏,蒲作鞭,自然粟帛如流泉,储积不愁无九年。”

  • 雀角

    同“雀角鼠牙”。《聊斋志异.冤狱》:“偶因鹅鸭之争,致起雀角之忿。”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词讼》:“闾阎雀角,起于一时之忿争,因而趋告。”【词语雀角】   汉语大词典:雀角

  • 化龙梭

    同“雷化龙梭”。清吴绮《满庭芳.寿姚东只》词:“君知否,当年陶侃,壁有化龙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