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鸣:鸟叫。 不鸣便罢,一鸣就使人惊动。 后用以比喻平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一下子能作出惊人的事情。语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竹木第五》:“晓则是人未起,鸟无防患之心。且扪舌一夜,技庠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已,此是独宜于晓也。”马里波《还是不谙沉默》(《长江日报》1993年3月5日):“沉默的度,当然并不在于一味的不开口,而在开口一瞬的时机的选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其他 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语本《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褒义。多用于成就方面。


【词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汉语词典: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猜你喜欢

  •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

    天下难道会有没有父亲的国家吗? 旧指背叛父亲的人没有出路。语出《礼记.檀弓上》:“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

  • 刍狗梦征

    《三国志.魏书.周宣传》:“尝有问宣曰:‘吾昨夜梦见刍狗,其占何也?’宣答曰:‘君欲得美食耳!’有顷,出行,果遇丰膳。后又问宣曰:‘昨夜复梦见刍狗,何也?’宣曰:‘君欲堕车折脚,宜戒慎之。’顷之,果如

  • 王母桃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帝内传》:“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鲜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母曰:‘此

  • 郑卫之音

    《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郑卫之音”原指春秋时郑国、卫国的民间音乐,活泼清新,与雅乐异趣,使魏

  • 生花妙语

    源见“梦笔生花”。指动听的语言文章。《花城》1981年5期:“东方国家的理论家们再编出无论多少生花妙语,说到底也是这两个问题。”偏正 形容美妙动听的语言文章。〔例〕无论多少~,也掩盖不了铁的事实。△褒

  •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揣:测度,估量。本:根本,根基末:末梢,末端。 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而只比较其顶端。 意谓事物如不放在同一起点上去竞争,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语出《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

  • 专听生奸,独任成乱

    见〔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 马生角

    源见“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亦比喻历尽困境,苦熬出头。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主谓 马头上长角。指不可能实现的事。语出《史记·荆轲列传》:“太史公曰:‘

  • 掣襟肘见

    源见“捉衿见肘”。比喻处境窘困,顾此失彼。《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肘见。”见“掣襟露肘”。《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词语掣襟肘见】  成语:掣襟肘见汉语大词典:掣襟肘见

  • 耻帝秦

    源见“鲁连蹈海”。表示不畏强敌,决不臣服。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四六:“呜呼碑下吊忠臣,蹈海人人耻帝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