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西南北人

东西南北人

礼记》卷二《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将母亲的灵柩合葬在防地的先考墓中。然后说:“我宦游四方,是个东西南北到处飘流的人。现在将父母的墓加高到四尺成坟,以便日后祭祀。”后用指行踪不定的人。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七六《道院偶述》:“已经成住坏空劫,犹是东西南北人。”


偏正 指四处飘泊,行踪不定的人。语本《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唐·高适《高常侍集·人日寄杜二拾遗》诗:“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多用于行踪方面。也作“东西南北客”、“东西南北”。


【典源】《礼记·檀弓上》:“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

【今译】 孔子名丘,他为游说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周游列国,长年奔波漂泊,称自己是东西南北之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长年漂泊异乡,行止无定。

【典形】 东西南北客、东西南北人、东西南北身、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客、东西南北征。

【示例】

〔东西南北客〕 宋·陈与义《欲离均阳而雨不止》:“纶巾老子无远策,长作东西南北客。”

〔东西南北人〕 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东西南北身〕 清·沈永令《咸阳寓中》:“楚越燕秦路,东西南北身。”

〔南北东西〕宋·陈与义《徙舍蒙大成赐诗》:“南北东西共一尘,得坻随处可容身。”


【词语东西南北人】  成语:东西南北人汉语词典:东西南北人

猜你喜欢

  • 漏网

    《史记.酷吏列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汉兴时,鉴于秦之苛刑繁律,定刑法以宽疏为本。有“网漏于吞舟之鱼”的说法。后遂用为刑法宽大之典。唐

  • 借馀光

    源见“馀光”。谓希求得到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照顾。宋陆游《谢葛给事启》:“某偶阶末契,遂借馀光。”

  • 红袖拂尘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世传魏野尝从莱公(注:宋寇准封莱国公)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或得常

  • 井中求火

    喻不明事理。《战国策.韩策》:“今将攻其心乎,宜使如吴;攻其形乎,宜使如越。夫攻形不如越,而攻心不如吴,而君臣上下,少长贵贱,毕呼霸王,臣窃以为犹之井中,而谓曰:‘我将为尔求火也。’”偏正 比喻处理事

  • 却赏

    源见“鲁连辞赏”。谓有功不受封赏的高风亮节。明陈子龙《咏史》之二:“却赏贵仲连,辟谷怀子房。”

  • 十雨五风

    同“五风十雨”。前蜀杜光庭《画五岳诸神醮词》:“上扶邦国,傍祐黎元。调十雨五风以登稼穑,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并列 十天下一场雨,五天刮一次风,形容风调雨顺。前蜀·杜光庭《画五岳诸神醮词》:“调~以登

  •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 表示办事不可面面俱到,善于成事者,贵能有所侧重。语出《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明.耿定向《先进遗风》卷上:“《梦醒录》曰:‘余按李文正著刘公状,述

  • 八仙过海

    明 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载:八仙乃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他们是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仙故事唐 宋 元皆有不同记载,元杂剧中已出现其形象,至吴元泰始

  • 牵补

    同“牵萝补屋”。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信斯言也,千五百年之间,天地亦是架漏过时,而人心亦是牵补度日。”宋文天祥《贺签书枢密江端明古心书》:“天下无事,则代天理物之地,犹可从事于牵补架漏,以庶几不

  • 贞固足以干事

    贞:诚信。固:坚强。 诚信坚强足以办好事情。语出《易.乾.文言》:“贞固足以干事。”汉.蔡邕《郭有道碑文》:“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征事邴